高才簽證到期潮!孫玉菡:1萬人年中到期 續簽情況樂觀

香港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下稱「高才通」)自推出以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這項旨在全球「搶人才」的政策,成功吸引了大量境外優秀人才來港。然而,任何人才引進計劃的成效,不僅在於引進,更關鍵在於「留才」。如今,首批循「高才通」計劃來港的人士即將面臨簽證到期的節點,他們的續簽情況,無疑是對這項政策成效的一次重要檢驗。

人才去留的關鍵時刻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近日表示,預計本年中將有約一萬個循「高才通」計劃批出的簽證到期。這批申請人是該計劃實施以來的首批簽發對象,他們的續簽選擇,將直接反映計劃的實際「留才」效果。孫玉菡對這批人才的續簽情況表示滿意,認為會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數字。這份信心可能源於官方掌握的初步數據或對高才通人才留港意願的評估。

「高才通」的磁力與挑戰

「高才通」計劃旨在吸引三類高質素人才:年收入達到指定高水平的人士(A類)、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士(B類),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但工作經驗不足的人士(C類)。計劃以其相對寬鬆的申請門檻和高效的審批流程,在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申請,獲批數字相當可觀。截至2025年1月,各項人才計劃累計獲批超過28萬宗,其中「高才通」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然而,簽證獲批只是第一步,人才能否真正融入香港並願意長期居留,受多重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包括香港的就業市場能否提供與其學歷和經驗匹配的職位、薪酬福利水平、生活成本、子女教育、醫療配套,以及香港整體的社會環境和發展前景。對於首批「高才通」簽證持有人來說,他們在港度過了近兩年時間,對這裡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已有了切身體驗,他們的續簽決定將基於這些實際感受。

續簽的考量與官方的信心來源

根據現行政策,「高才通」簽證持有人在到期後申請續簽時,需要提供在港已找到工作或正在創業的證明。這與首次申請時僅憑學歷或收入即可的條件不同,是對人才在港發展的實際要求。 孫玉菡表示對續簽情況感到滿意,可能預示著大部分到期的高才通人才已在香港找到了合適的發展機會。有數據顯示,續簽的高才通人才主要分佈在金融、商貿和創新科技等香港的核心產業,且不少人的薪資水平達到百萬港幣級別,這或許是官方信心的來源之一。

此外,香港政府及其人才辦近年來也積極為新來港人才提供支援,包括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主題研討會等,旨在協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香港社會和職場,感受香港的「溫暖的家」。 這些努力若能有效落地,也能提升人才的歸屬感和留港意願。

數據背後的深層意義

約一萬份「高才通」簽證的到期與續簽,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是對香港人才戰略有效性的真實回饋。高續簽率將意味著香港不僅能吸引人才,更能成功留住人才,證明香港對高端人才依然具有吸引力和發展機會。這將是對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地位的有力肯定。

反之,如果續簽率不如預期,則需要深入檢討計劃的不足之處。這可能涉及就業機會的匹配度、生活成本的壓力、文化融入的難度,或是其他影響人才長期發展和安居樂業的因素。政府需要根據真實的續簽數據,更精準地分析問題,並對政策和配套措施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

面向未來的人才佈局

全球人才競爭日益激烈,香港要鞏固並提升其競爭力,持續優化人才政策至關重要。這批即將到期的「高才通」簽證持有人的續簽結果,將為香港未來的人才引進和保留策略提供寶貴的參考。政府表示會收集更多數據,在得出客觀結論後再正式公布續簽情況,這也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準確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才能為下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堅實基礎。

除了關注續簽率,香港還應持續擴大人才清單,吸納更多香港發展所需領域的專才,並簡化其他人才計劃的申請流程。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著力提升香港自身的吸引力,包括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改善居住環境、營造更開放和多元的社會氛圍,讓人才不僅能找到工作,更能找到歸屬感,視香港為他們的長遠家園。

結語:人才的選擇,城市的未來

首批「高才通」簽證的續簽,是香港人才戰略步入深水區的標誌。這一萬名人才的選擇,將是香港吸引力與融入能力的真實寫照。孫玉菡局長對續簽情況表示滿意,預示著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最終的數據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仍需政府審慎分析並及時向社會公布。這不僅關乎「高才通」計劃自身的成效,更關乎香港在全球人才競爭格局中的地位和城市的長遠發展。成功留住這批人才,香港將能積蓄更強勁的發展動能,邁向更為璀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