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國必須掌握AI發展主導權 自立自強開創新局
人工智慧浪潮洶湧,全球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國無不將AI視為掌握未來發展命脈的關鍵技術。在此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堅持自立自強,掌握AI發展和治理主動權」,不僅是對國內科技界發出的清晰號召,更是對全球格局變化的一種回應。這種強調自主掌控的立場,折射出中國在AI領域 стремится не только догнать, но и перегнать現有領先者,並在技術發展的同時,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治理體系。
戰略核心:自立自強的內在驅動力
習近平提出的「自立自強」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當前國際科技競爭態勢的深刻判斷之上。他指出,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演進,必須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推進AI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這顯示出中國意圖透過國家層面的協調與資源投入,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特別是點名「高端芯片、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凸顯了這些領域的短板是實現自立自強的關鍵挑戰。 中國在AI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上存在弱項,需要正視差距並加倍努力。 因此,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構建自主可控、協同運行的人工智慧基礎軟硬體系統,成為當務之急。 這背後蘊含著避免受制於人,特別是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確保國家在核心技術上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雙輪驅動:發展與治理並重
掌握AI發展的主動權,不僅意味著技術上的突破,更包含著產業層面的深度融合與應用。 習近平強調,要推動AI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並開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 中國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完備的產業體系以及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市場空間,這些都是發展AI的有利條件。 統籌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是為AI產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的必要步驟。 同時,他也強調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包括綜合運用知識產權、財政稅收、政府採購、設施開放等政策,做好科技金融文章,並完善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為人才搭建平台。
然而,AI的快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 習近平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將「掌握治理主動權」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他指出,要把握AI發展趨勢和規律,加緊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應用規範、倫理準則,構建技術監測、風險預警、應急響應體系,確保AI安全、可靠、可控。 這反映出中國在擁抱AI技術的同時,對於可能出現的倫理、安全、隱私等問題保持高度警惕,並試圖在發展初期就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價值觀和國家利益的治理框架。 這種提前佈局治理體系的做法,既是為了防範潛在風險,也是為了確保AI的發展方向可控,避免出現可能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情況。
面向未來:挑戰與願景的交織
習近平對AI發展的論述,描繪了一個將自立自強與有效治理相結合的宏偉藍圖。 雖然承認在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上存在短板,但他對中國在AI領域的潛力和優勢充滿信心。 通過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並結合龐大的數據資源和市場優勢,中國有望在AI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甚至在某些方面取得領先地位。 同時,通過完善治理體系,確保AI發展的健康有序,避免技術失控帶來的負面影響。
然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長期的投入和積累,國際科技競爭的加劇也可能帶來外部壓力。 如何在全球合作與自主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如何在推動技術發展的同時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都是中國在實現AI發展和治理主動權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
總體而言,習近平關於AI的論述,體現了中國在AI時代掌握自身命運的堅定決心。 通過強調自立自強,聚焦核心技術突破,並同時佈局治理體系,中國正試圖在AI這場全球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塑造符合自身國家利益的AI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