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國際去年盈利暴跌三成!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盈利寒冬下的米線巨頭:譚仔國際為何「失速」?

香港餐飲界,譚仔和三哥這兩個米線品牌無人不曉,其麻辣鮮香、自由搭配的獨特魅力早已深入民心,甚至成功走出了香港,向國際市場邁進。然而,這家米線巨頭近期卻發出了令人擔憂的信號:預計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財政年度,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將大幅減少約30%至35%。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波動,更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當前餐飲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以及即使是市場龍頭也難以倖免的經營壓力。 去年同期,譚仔國際的年度溢利約為1.19億港元,據此估算,本年度的盈利可能將跌至約7,700萬至8,330萬港元之間,跌幅可謂顯著。 這讓人不禁要問:是什麼讓這碗看似簡單卻充滿人氣的米線,在盈利能力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坡」?

挑戰重重的經營環境

譚仔國際將此盈利下跌歸咎於多項因素的疊加影響。首先,香港經濟的持續疲弱是首要原因。 在經濟下行周期中,消費者的信心受到打擊,消費意願普遍下降。 即使是對價格相對親民的米線,顧客也可能趨於謹慎或尋求更具吸引力的優惠。

其次,「港人北上消費潮」的持續影響不容忽視。 隨著跨境出行日益便利,加上內地部分城市的物價優勢,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選擇到內地消費,這無疑分流了本地餐飲市場的客源,給依賴香港市場的餐飲企業帶來直接衝擊。 譚仔國際超過九成的收入來自香港市場,本地消費氛圍的變化對其整體營收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餐飲行業內部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隨著新的外送平台加入戰局,改變了原有的競爭格局。 為了吸引顧客及維持收入表現,譚仔國際不得不加大折扣優惠力度。 雖然來自外送平台的訂單比例有所上升,但隨之而來的是第三方外送服務所產生的佣金及手續費的持續增加,這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嚴重影響。 有數據顯示,外送平台手續費開支大幅增加,嚴重侵蝕了部分餐飲企業的利潤。

海外市場的陣痛與調整

除了香港本土市場的挑戰,譚仔國際在中國內地及新加坡市場的表現同樣面臨重大考驗。 在這些市場,公司同樣面對消費氣氛低迷及競爭加劇的問題,導致當地收入及盈利能力下降。

為應對這些持續的經營挑戰,譚仔國際採取了策略性部署,包括縮減新加坡及中國內地的分區辦事處及餐廳網絡。 這一舉措旨在保留財政實力,並將資源重新分配至增長潛力較高的市場。然而,這種調整也帶來了龐大的一次性結業開支,導致海外業務的虧損擴大。 這顯示出海外擴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需要在市場開拓與成本控制之間尋求平衡。

成本壓力與盈利擠壓

餐飲行業本身就面臨著高昂的運營成本,而這些成本在當前環境下似乎有增無減。食材成本、員工成本、租金以及外賣平台手續費等都在持續攀升,給企業的盈利空間帶來巨大壓力。 即使收入能夠維持甚至微幅增長,成本的快速上漲也會直接導致利潤率的下降。譚仔國際的中期業績報告也曾顯示,盈利下降主要受員工成本、食材成本及使用權資產折舊等增長所致。

根據過往的業績報告,譚仔國際的收益在過去幾個財政年度保持增長,但盈利能力卻呈現下行趨勢。例如,2024財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年度溢利為1.19億港元,較2023財年的1.41億港元有所下降。 而在2025財政年度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降55.8%至3606.8萬港元,儘管同期收入有1.2%的微弱增長。 可比較餐廳收入的下降,特別是香港區域的可比較餐廳收益同比下跌,進一步印證了單店盈利能力的減弱。

尋求突圍的策略與前景

面對多重挑戰,譚仔國際並非坐以待斃。公司正積極應對,尋求增長韌性。這包括透過數碼轉型優化顧客體驗,擴大與外送平台的合作以維持收益(儘管這也帶來成本壓力),以及調整產品策略以吸引顧客。

在市場拓展方面,譚仔國際嘗試多品牌策略,並持續探索海外市場。雖然中國內地和新加坡市場面臨挑戰,但公司在日本市場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集團也正以特許經營模式進軍新市場,例如澳洲和菲律賓,希望藉助當地合作夥伴的經驗和資源來擴大業務足跡。 這些新市場的開拓,有望為集團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分散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

然而,新市場的開拓需要時間和資源投入,短期內可能難以抵消核心市場的壓力。海外業務的一次性結業開支也影響了近期的盈利表現。 同時,香港本地餐飲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如高昂的租金和勞動成本,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依然是長期挑戰。

盈利下滑的背後,是整個餐飲行業生態系統變化的縮影。如何在消費趨於謹慎、競爭日益白熱化、成本持續上漲的環境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如何在擁抱外送等新模式的同時控制好相關成本,以及如何成功開拓並深耕海外市場,都是譚仔國際乃至整個行業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難題。

結語:米線的鮮味與市場的考驗

譚仔國際預計去年盈利大幅下跌,無疑為其光鮮的品牌形象蒙上了一層陰影,也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這反映了香港餐飲業在後疫情時代所面臨的複雜局面,即便是深入民心的品牌,也難以獨善其身。港人北上消費潮、本地消費疲弱、外送平台成本高企以及海外市場擴張的陣痛,共同擠壓了這家米線巨頭的盈利空間。

譚仔國際正努力透過調整策略、優化運營和開拓新市場來應對挑戰。 然而,這些舉措的效果需要時間來驗證。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能否成功扭轉盈利跌勢,實現可持續增長,將是譚仔國際未來發展的關鍵考驗。這不僅僅是譚仔國際的故事,也是許多餐飲企業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掙扎求存的真實寫照。這碗承載著無數香港人回憶的米線,能否再次飄香,重拾增長動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