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驚爆影壇寒冬:全港僅剩2部電影開拍!業界心寒
曾俊華感嘆香港電影市道慘淡
香港電影業曾經輝煌一時,如今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日出席導演杜琪峯的70歲壽宴時,與眾多電影業界人士聚首,席間大家對香港電影的現況深感憂慮。曾俊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得知目前全香港僅有兩部電影正在拍攝中,與八九十年代年產過百部電影的黃金時期相比,現在的產量可謂慘淡至極,令人不寒而慄。
香港電影的昔日輝煌
香港電影在八九十年代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那時的香港電影產量驚人,佳作頻出,不僅在本地市場大受歡迎,更風靡亞洲乃至全球。無數經典的電影、導演和演員在這個時期湧現,共同塑造了香港電影獨特的風格和魅力。香港也因此贏得了「東方好萊塢」的美譽。
香港電影為何步入寒冬?
社會分裂的影響
香港社會的分裂對電影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2019年社會運動後,社會的黃藍分界線甚至延伸到了娛樂圈。觀眾的選擇受到政治立場的影響,一些觀眾明知有些電影口碑良好,卻會因為一些演員的政治身份或電影背景題材而拒絕入場。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電影製作方為了迎合特定觀眾的需求,選用的演員和劇本往往偏向某一派別,這使得電影的多樣性受到限制。
串流平台的衝擊
科技的進步和消費模式的變化,傳統的影院觀影模式受到網絡串流平台的衝擊。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電視和電腦上觀看電影,這使得觀眾的觀影習慣改變。許多觀眾更傾向於在家中享受舒適的觀影體驗,而不是前往影院,這直接影響了票房收入。現在觀眾還會購票入場的誘因,通常是國際猛片、大製作、口碑超好、要超級音效或視覺的電影,才會吸引入場觀看。
題材與市場的限制
在經濟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電影投資變得更加謹慎。為了確保回報,電影製作公司在挑選劇本時,不得不更多地考慮內地市場,這使得電影的題材和內容受到一定的限制。曾俊華也指出,香港電影業正面臨著「十萬火急」的處境,業界人士對於如何「辣手回春」也感到茫然。
缺乏資金支持
香港電影製作公司面臨資金短缺的挑戰,這讓許多創作者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進行高質量的創作,這使得不少優秀的劇本和創意無法實現。香港電影可以效法美國般以「股票制」去集資,每套獨立電影可透過「電影股票」去籌集資金,由籌備到放映幾年間的短期投資。
香港電影的出路在何方?
政府的支持
香港政府在這方面希望可以在艱難時期補貼一下業界,令香港市民可以以在更多日子以優惠價格在香港入場觀看。香港與內地政府於2024年10月9日再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為包括電影及電視業等多個行業提供新的開放措施,於2025年3月1日起生效。
開拓新市場
鑒於香港本土市場規模有限,香港電影業主要依賴外地收益,其中亞洲市場為最大的外地收益來源。對香港電影業者而言,中國內地是極具吸引力的市場。香港電影亦可以「無刪剪」加長版本或題材敏感內地未能上映的電影而有優勢,去吸引內地市民來香港看這類電影。
堅守本土特色
曾俊華認為,香港電影要不忘根、不忘特色,才能讓世界看到香港。儘管合拍片是趨勢,但香港電影仍應保持其獨特的文化和風格,才能在眾多電影中脫穎而出。
培育新一代電影人
杜琪峯發起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雖然舊年開始再攞唔到公帑資助,但係佢仍然希望可以繼續頂落去,為香港培育新一代導演。止於至善,我一定撐佢。香港電影的未來,需要更多有理想、有才華的年輕電影人加入,為香港電影注入新的活力。
香港電影的未來
儘管香港電影面臨諸多挑戰,但香港電影人並沒有放棄。他們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出路,努力為香港電影的復興貢獻力量。雖然前路漫漫,但只要堅持不懈,相信香港電影一定能夠重現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