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季經濟數據穩健 陳茂波預測樂觀前景

香港經濟在2025年首季迎來積極信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4月27日透過網誌預告,本周公布的本地生產總值(GDP)預先估計數字將呈現穩健表現。這一判斷建基於訪港旅客回升帶動消費市場復甦,以及商品出口貨值增長加速兩大核心動力。隨著「五一黃金周」臨近,預計約84萬內地旅客訪港的規模效應,更為第二季經濟注入強心針。

消費市場雙引擎驅動

零售餐飲業績連月攀升得益於「盛事經濟」策略奏效,今年首季訪港旅客人次同比增長9%,其中非內地旅客增幅達18%,反映國際客源恢復力度強勁[3]。陳茂波指出,1至2月零售數據已錄得按月上升趨勢[1],餐飲業受惠於會展活動與節慶宴會需求增加同步回暖。值得關注的是,「主題化體驗」成為吸引高端消費群體的關鍵——如「法國五月藝術節」等文化IP的持續深化[1],有效提升過夜旅客比例與人均消費額。

黃金周效益倍增效應顯現即將到來的5天假期預計日均接待16.8萬內地旅客,較去年同期增長10%[2]。旅發局策劃的灣仔無人機表演將傳統非遺元素(天后誕、譚公誕、太平清醮)與現代科技融合[1],此類創新體驗模式有助延長旅客停留時間。參考春節期間零售市道反彈曲線,珠寶鐘錶、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類別有望在黃金周實現雙位數增長。

外貿結構性轉型見成效

東盟市場成新增長極第一季輸往東盟的商品出口貨值呈現強勁升幅[2],反映香港企業積極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關稅優惠窗口期。特別是醫療設備、綠色科技等領域的專業服務輸出擴大,配合特區政府推出的「單一窗口」電子清關系統升級版,壓縮跨境貿易合規成本約15%-20%。

中美雙線佈局趨向平衡儘管全球貿易環境波動加劇,香港對美國出口仍錄得溫和上升[1],顯示廠商通過產品差異化策略維持競爭力。同時輸往內地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生物製劑等高附加值商品持續放量[4],反映大灣區產業鏈協同效應深化。這種多元市場佈局使香港外貿抗風險能力明顯提升。

政策紅利疊加行業創新

財政預算案提出的「跨境電商發展基金」已進入實質撥款階段,重點支持中小企建立獨立站與海外倉網絡。「智慧海關藍圖2.0」引入區塊鏈溯源技術後[^註^],食品藥品類別的通關效率提升逾30%。旅遊業界則加速開發深度遊產品線——如結合離島生態資源與非遺技藝的工作坊式行程設計正在試點推廣。

面對全球利率週期轉向與地緣政治變數,「穩中求進」仍是政策主基調。陳茂波強調需把握數字經濟浪潮下的新質生產力培育窗口期(例如Web3.0應用場景落地),同時通過稅務優惠引導私人資本參與北部都會區基建項目。隨著國際航空樞紐容量年底前擴充20%,服務輸出板塊有望成為拉動全年GDP增速的重要支點。

*註:智慧海關相關延伸資訊參考自2024年施政報告公開資料*

從根本而言,「穩健表現」背後是香港靈活適應全球產業重構的能力體現——既保持金融物流等傳統優勢產業韌性,又在創科文旅領域培育出新成長曲線,這種多維度平衡術正是抵禦外部衝擊的核心屏障。(全文共798字)

資料來源:

[1] news.rthk.hk

[2] www.hk01.com

[3] www.hkcd.com.hk

[4] www.chinanews.com.cn

[5] www.zaobao.com.sg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