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來襲!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靜默的送別

維多利亞港畔,北角香港殯儀館,今日籠罩在一片肅穆的氛圍之中。這一天,城中的目光聚焦於此,不是為了喧囂的盛事,而是為了向一位時代的巨人作最後的告別。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博士,這位與香港一同走過無數風雨、見證經濟起伏的地產界傳奇,在安詳離世一個多月後,在此地設靈,接受各界人士的弔唁。靈堂內外,素雅的花圈層層疊疊,寄託著無盡的哀思與敬意。從政界領袖到商界巨擘,從舊友故交到晚輩後進,無數身影在此匯聚,只為送「四叔」最後一程,共同回顧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及他留給這座城市的深刻印記。

維港之畔的莊嚴

香港殯儀館,一個承載著無數離愁別緒的地方,今日因李兆基博士的設靈而顯得格外莊嚴。午時起,靈館內外便已布置妥當,肅穆而低調。天空似乎也感應到這份沉重,一度飄落濛濛細雨,為送別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愁緒。儘管天公不作美,前來致祭的人流卻是絡繹不絕。為了容納龐大的弔唁隊伍,家屬特別在殯儀館對面的球場設置了大型帳篷悼念區。這個露天的悼念區規模龐大,設有一個長達12米、高5米的祭壇,以白色鮮花為主調,典雅而莊重。這裡不僅有祭壇供來賓致意,還提供了弔唁留言冊,循環播放著李兆基博士的紀念影片,並展示各界致送的弔唁函件。一份份紀念小冊子擺放在旁,供前來緬懷的人士取閱,讓未能進入靈堂的市民也能在此寄託哀思,共同回顧「四叔」的點滴生平與卓越成就。這種細心的安排,體現了家屬對到場致祭者的尊重,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到這場莊重的告別之中。殯儀館門外及兩旁,更是擺滿了來自各界的花牌,包括香港交易所等機構,輓詞「碩望高風」,概括了李兆基博士崇高的聲望與令人景仰的品德。

政商雲集 致敬風範

李兆基博士作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離世無疑是巨大損失。今日設靈,吸引了政商界眾多重量級人物前來弔唁,場面可謂極一時之盛。這不僅是對李兆基個人的敬意,更是對他一生貢獻的肯定。

治喪委員會的陣容本身就說明了其影響力,由行政長官李家超和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擔任主任,而兩位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和梁振英則擔任榮譽主任。這樣高規格的安排,在香港並不多見,凸顯了李兆基博士在社會各界的地位。

今日到場致意的政界代表可謂星光熠熠。現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十多位司局長親自到場致意,包括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等,顯示了政府對李兆基博士的重視。三位前任行政長官,包括曾蔭權、林鄭月娥,以及身兼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澳門前行政長官何厚鏵,也先後現身殯儀館。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亦到場表達哀悼。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以及多位立法會議員也前來送別。連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也親自到場,並形容李兆基博士是法國的「摯友」,可見其國際影響力。

商界方面,到場的更是不勝枚舉,幾乎囊括了香港地產界和金融界的半壁江山。與李兆基同為新鴻基「三劍俠」故交的新鴻基地產郭氏家族成員,包括郭炳聯、郭炳江兄弟先後到場,象徵著幾代人深厚的交情。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中華煤氣常務董事黃維義、鷹君主席羅嘉瑞、卓能集團副主席趙式芝、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莎莎主席郭少明、新世界發展非執行副主席鄭志剛、信德集團主席何超瓊、澳博控股主席何超鳳、美高梅中國聯席董事長何超瓊、富豪酒店太子女羅寶文等眾多企業領袖紛紛到場致祭,向這位地產界的傳奇人物表達最後的敬意。這份長長的名單,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弔唁,更是香港政商界一次規模宏大的聚首,共同見證並緬懷一位時代的終結。

佛光下的追思

李兆基博士的喪禮儀式採用佛教形式進行,這也符合許多華人富豪家庭的傳統。靈堂地下特別設置了大型的佛壇,由李兆基家人精心布置,並委託華嚴蓮社主理壇儀。從4月25日開始,華嚴蓮社邀請了多位高僧連續四日為李兆基博士誦經祈福,旨在表達對他的深切敬意與無盡懷念。佛教喪禮強調超度和往生淨土,通過誦經、超薦等儀式,期望逝者能夠放下塵緣,安詳地走向來世。在佛光的映照下,莊嚴的儀式為悲傷的氛圍帶來了一絲寧靜與慰藉。靈堂內,除了佛壇,還擺放著李兆基博士不同時期的照片,其中一張年輕時與郭得勝、馮景禧三人並肩而立的合照尤為引人注目,彷彿將時光拉回到新鴻基創業的艱辛歲月,提醒著人們他作為「地產三劍俠」之一的輝煌起點。家屬的用心布置,將李兆基博士一生的重要時刻濃縮呈現,讓前來致祭的人們在追思中,更加立體地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軌跡。

四叔的足跡與 Legacy

李兆基,這位被香港市民親切地稱為「四叔」的商業巨人,他的一生是香港經濟騰飛的縮影。從順德大良來到香港,憑藉敏銳的商業觸覺和勤奮的創業精神,與郭得勝、馮景禧共同創立了新鴻基地產,開啟了他在地產界的傳奇。隨後,他創立恒基地產,並將其打造成香港四大地產商之一。他的商業版圖不僅限於地產,還涵蓋能源(中華煤氣)、酒店、零售等多元領域。他對市場的判斷精準,投資眼光獨到,在業界素有「樓神」之稱。

然而,「四叔」的影響力遠不止於商業成就。他常說「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積極投身慈善事業,尤其關注教育和扶貧。雖然本次設靈的新聞報導主要聚焦於喪禮本身及出席嘉賓,但從出席者名單中出現教育界、政界與慈善相關背景人士,以及他「四叔」這一親切稱謂,都間接體現了他在社會中的廣泛聲譽與對社會的貢獻。他的慈善善舉低調而持續,惠及眾多個人和機構。他曾巨額捐助多間大學,設立獎學金,資助科研項目,為培養下一代人才不遺餘力。他也關心內地的發展,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展現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李兆基博士的Legacy不僅僅是恒基的商業帝國,更是一種創業精神、一種回饋社會的企業家精神。他在地產界留下了深刻的足跡,改變了香港的城市面貌;他在慈善界樹立了榜樣,溫暖了無數需要幫助的人。他的離世,標誌著香港一個時代的謝幕,但他所創造的財富、他所積累的智慧、他所傳承的精神,將繼續影響這座城市。

一代宗師的遠行

今日的香港殯儀館,是一場凝結著敬意、哀思與緬懷的送別。李兆基博士的設靈,不僅是家人朋友的私人告別,更是香港社會向一位時代巨人表達集體敬意的重要時刻。從清晨的準備到下午的公祭開放,無數細節都透露出家屬對逝者的深厚情感與對來賓的尊重。殯儀館內的佛教法事莊嚴肅穆,對面球場的公眾悼念區人頭攢動,共同匯聚成一股強大的追思洪流。

李兆基博士的一生,是香港百年發展史中濃墨重彩的一頁。他從一個南來的小伙子,成長為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商業領袖,其間的艱辛與輝煌,值得後人細細品味與學習。他的商業智慧、他的堅韌不拔、他的慈善情懷,都將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留給香港,留給後人。

今日,一代宗師的靈柩暫停維港之畔,明日,他將踏上歸鄉的旅程,魂歸故里順德。這場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結束的是他塵世的旅程,開始的是他永留人心的 Legacy。儘管「四叔」已遠行,但他那份對香港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對成功的追求,將化作無形的力量,繼續激勵著這座城市的人們。維多利亞港的波濤仍在拍打著海岸,而「四叔」的故事,也將永遠流傳下去。這場在香港殯儀館的莊嚴告別,是歷史的定格,也是對這位傳奇人物最深沉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