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話:美船應免費通行全球運河!
引人入勝的倡議:美國船隻的通行權之爭
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再次拋出一個震撼性的提議,直指全球兩條最為關鍵的海上生命線:巴拿馬運河與蘇彝士運河。他明確表示,美國的軍用和商用船隻應該被允許免費通過這兩條具有無可取代戰略及經濟意義的航道。此番言論不僅挑戰了現行的國際慣例和主權管理模式,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這項倡議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歷史情結、地緣政治考量以及對現有世界秩序的潛在衝擊?
歷史的回聲與主權的現實
探討特朗普關於巴拿馬運河的立場,必須回溯其修建的歷史。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始於20世紀初,由美國主導完成,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美國控制。美國的投入與工程壯舉無疑是運河得以存在的關鍵因素之一。特朗普正是抓住了這一歷史事實,在他的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強烈主張,「要不是有美國(的幫助),這些運河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基於此,他認為美國船隻享有免費通行的權利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歷史的進程並未停滯於此。在1977年簽署、並於1999年生效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及相關協定後,巴拿馬正式收回了對運河的控制權與管理權。這一移交被視為巴拿馬國家主權的重大實現,也確立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作為一個自主機構,負責運河的運營、維護以及通行費的收取。 特朗普過去曾多次批評前總統卡特將運河交還巴拿馬是一個「大錯」,認為此舉導致美國損失了巨大的戰略利益,甚至不排除使用經濟或軍事力量「重奪」運河。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Jose Raul Mulino)針對特朗普的最新表態回應指出,運河的通行和費用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 регулируется,強調「沒有任何相反的協議」。 這明確駁斥了美國船隻享有免費通行權的主張,也凸顯了巴拿馬對運河主權的堅定維護。
運河的管理與地緣政治的陰影
除了歷史主權爭議,特朗普對巴拿馬運河現狀的批評也集中在運河的收費標準以及所謂的「中國影響力」。他曾指責巴拿馬對過往船隻收取「過高的價格和費率」。 同時,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對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周邊基礎設施的擴張表達了擔憂,尤其是一些關鍵港口的控制權問題。 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曾在與巴拿馬總統通話後聲稱,雙方已達成協議,巴拿馬將免除美國軍艦的通行費,但隨後遭到巴拿馬總統的否認。 這種對中國影響力的警惕,與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擴張其經濟和戰略足跡的整體關切一脈相承。
從巴拿馬到蘇彝士:橫跨兩大洲的戰略視角
特朗普將免費通行的要求不僅限於巴拿馬運河,還延伸到了蘇彝士運河。蘇彝士運河位於埃及,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是連接歐洲和亞洲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對於全球海上貿易和軍事部署至關重要。 在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紅海船隻之前,全球約有10%至12%的海上貿易量通過蘇彝士運河。 儘管美國在蘇彝士運河的建設歷史中沒有像在巴拿馬運河那樣扮演主導角色,但作為全球主要的海洋強國和貿易國,美國船隻是蘇彝士運河的重要使用者。
特朗普將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並列提出,顯示了他從更廣泛的全球戰略角度考量這兩條航道的重要性。這兩條運河都是美國軍事力量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投送的關鍵通道,也是美國經濟賴以運轉的重要貿易動脈。巴拿馬運河每年承載著美國約40%的貨櫃運輸量,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大幅縮短了航行時間和成本。 對於特朗普而言,確保美國船隻在這兩條通道上的「無摩擦」通行,不僅是經濟利益的體現,更是維護美國全球霸權和戰略靈活性的必要條件。
指令國務卿:倡議的執行與前景
特朗普在提出免費通行要求時,明確表示已經要求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立即處理相關事宜」,並將此情況「正式記錄下來」。 這一指令將原本僅是個人觀點的提議,提升到了外交層面,至少是其競選團隊所設想的未來外交議程。要求國務卿出面,意味著希望通過外交談判途徑,向巴拿馬和埃及政府施壓,以實現美國船隻的免費通行。
然而,這一倡議面臨著顯著的挑戰。巴拿馬和埃及作為運河的主權國,依賴通行費作為重要的國家收入來源。要求免費通行,無異於要求這兩個國家放棄其重要的經濟利益和部分主權權利。這與國際法中關於國家主權及其對本國領土內資源和設施享有管轄權的基本原則相悖。巴拿馬總統的堅定回應已經預示了談判的難度。
此外,蘇彝士運河的管理權在埃及手中,其歷史背景和管理模式與巴拿馬運河有很大不同。美國雖然是蘇彝士運河的重要使用者,但並無歷史上的所有權或建設權 주장。因此,要求埃及允許美國船隻免費通行,其依據和可行性似乎比巴拿馬運河更弱。
總結與回味
特朗普關於美國船隻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的倡議,是其「美國優先」理念在國際戰略和經濟領域的又一次大膽體現。這一主張根植於對美國歷史貢獻的強調,對現有收費機制的不滿,以及對潛在地緣政治競爭的警惕。
然而,這項倡議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巴拿馬和埃及作為主權國家的意願,以及國際社會對現有國際秩序和規則的維護。運河的通行費是這些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也是維護運河正常運營和基礎設施所需的資金保障。挑戰現有收費體系和主權管理,可能會引發更廣泛的國際爭議。
這項提議將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這兩條看似獨立的國際航道,置於同一個地緣戰略框架下審視,凸顯了其在全球貿易和軍事運輸網絡中的聯動性。未來,無論這項倡議的後續發展如何,它都已成功地將全球目光再次聚焦於這兩條關鍵水道的戰略地位及其管理權屬問題之上,並可能對未來的國際航運規則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個關於歷史、主權、經濟利益與全球戰略博弈的複雜故事,其最終章尚未寫就,但其開篇已足夠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