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獲提名!南韓共同民主黨推選總統候選人

打破迷霧:韓國政壇的下一個篇章

政治的潮汐,總是波瀾壯闊,充滿了未知與變數。在韓國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政治風向的轉換往往牽動著國民的心弦。近日,隨著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下台,南韓政壇迎來了新的競逐時刻。在野的最大黨共同民主黨,正式將前黨代表李在明推向了前台,提名他為黨內總統候選人,準備再次角逐青瓦台的寶座。這不僅是李在明個人的政治征程再啟,更是共同民主黨試圖重掌政權、翻轉當前政治局面的關鍵一步。這位曾與總統大位失之交臂的政治人物,如何在黨內初選中脫穎而出,他所代表的進步派路線,又將如何影響韓國的未來?這一切都讓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充滿懸念。

披荊斬棘的黨內之路

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內的總統候選人初選中,展現了其強大的動員能力與黨內基礎。他以壓倒性的得票率——高達89.77%——贏得了黨內同志的信任與支持,成功獲得提名。這一得票率不僅遠超其他參選人金東兗(6.87%)和金慶洙(3.36%),更是創下了共同民主黨及其前身政黨自1987年以來,大選候選人初選的最高得票紀錄。這場勝利不是偶然,李在明在多場巡迴競選和黨內預選中一路領先,特別是在被視為民主黨核心地帶的全羅北道、全羅南道和光州地區,同樣展現出強勁的勢頭。這顯示出他在黨內,尤其是在傳統票倉中,擁有穩固且廣泛的支持。

李在明在勝選感言中強調,他將更加放低姿態,全力團結國民,完成作為總統的首要政治使命。這番話語透露出他對上屆大選僅以微弱差距敗北的反思,以及爭取更廣泛民意支持的決心。他的高得票率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勝利,更是黨內對他領導地位的確立,以及對其代表共同民主黨挑戰總統大位的明確授權。這也為他在接下來的大選中,奠定了堅實的黨內基礎,使其能夠更集中精力應對外部挑戰。

從人權律師到總統候選人

李在明的政治生涯軌跡可謂充滿傳奇色彩。出身貧寒,少年時期便在工廠打工,甚至因此受傷留下殘疾。這段經歷塑造了他對社會底層的深刻理解與同情,也為他日後走上人權律師和社會運動家的道路埋下了伏筆。他曾為勞工權益奔走,並參與促進韓國民主社會的活動。

轉入政壇後,李在明從地方首長做起,先後擔任城南市市長和京畿道知事。在這些職位上,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發放基本收入等,展現出其獨特的施政風格和魄力。這些經歷不僅鍛鍊了他的行政能力,也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和民意基礎。

2017年,李在明曾在民主黨內總統初選中與時任總統文在寅競爭,雖然最終未能出線,但也展現了不俗的實力。在朴槿惠總統遭彈劾下台的政治風暴中,李在明因其敢言的形象而受到關注,民意支持度一度僅次於文在寅。

2022年,李在明首次代表共同民主黨角逐總統大位,與尹錫悅展開激烈對決,最終以韓國民主歷史上最微弱的差距落敗。這次失利並未讓他從政治舞台上消失,反而促使他在黨內進行改造,並在黨外獲得文在寅的支持,正式接掌進步陣營的大旗。

如今,在前總統尹錫悅因宣布緊急戒嚴而遭彈劾下台的背景下,韓國將提前舉行總統大選,李在明再次成為共同民主黨的不二人選,捲土重來,劍指青瓦台。

政策藍圖與潛在挑戰

作為進步派的代表,李在明主張推行能夠確保所有背景人民平等的政策。他在2022年參選時就曾強調,若當選總統,將優先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流行病和技術革命等全球性挑戰,同時促進韓國經濟增長。在外交政策上,他主張實用主義,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並在美中兩大國之間靈活運用策略,視競爭為增進國家利益的機會。他對朝政策相對溫和,主張繼承文在寅政府的「韓半島和平進程」,透過對北韓的條件性鬆綁制裁來推動無核化。對於對華關係,他曾批評尹錫悅政府的態度,認為沒有必要刺激中國,展現出較為親中的立場。在國內政策方面,他曾承諾供給多種形態的「基本住宅」,並拋出修憲議題,贊成將總統任期改為四年一任並可連任。

然而,李在明的政治前途並非坦途。他身上背負著多項刑事指控,儘管在部分案件中獲得無罪判決,但仍有官司正在審理中。這些司法風險可能成為他在大選中的不確定因素,甚至可能影響其參選資格。此外,他曾因絕食抗議尹錫悅政府而受到關注,雖然贏得部分支持,但也引發了作秀的質疑。如何平衡政治和解與法治公正,以及在政治氣氛緊張的當下團結國民,都是他需要應對的挑戰。

這次提前到來的總統大選,是在尹錫悅總統因戒嚴事件被彈劾的特殊背景下進行的。這使得大選不僅僅是不同政策路線的競爭,更包含了對尹錫悅政府施政失敗的反彈,以及對未來韓國民主走向的選擇。李在明作為最大在野黨的候選人,擁有一定的民意基礎,根據蓋洛普民調,他的支持率在潛在參選人中領先。然而,執政黨國民力量黨也在積極物色人選,包括前黨首韓東勳、勞動部長金文洙等都有可能角逐。這場選戰預計將異常激烈。

結語:捲土重來與時代的召喚

李在明獲得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標誌著他政治生涯中的又一個重要時刻。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勝利,也凝聚了共同民主黨渴望重返執政的強烈意志。他的成長背景、從政經歷以及提出的政策主張,使其成為一位具有爭議性但同時也充滿韌性的政治人物。

在這場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中,李在明不僅要面對政治對手的挑戰,更要回應國民對國家未來走向的期盼。他是否能夠克服自身的司法困境,團結黨內外力量,並以富有吸引力的政策藍圖贏得中間選民的支持,將直接影響韓國未來的政治版圖。這不僅是李在明的又一次衝刺,更是韓國在經歷政治波折後,尋求穩定與前進的時代召喚。這場選舉的結果,將深刻影響韓國的國內改革、經濟發展以及在複雜國際關係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