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來襲!你準備好迎接未來了嗎?
維港畔的新地標,承載著無數期待,如今正逐步揭開面紗,以盛事之姿吸引全球目光。啟德體育園,這項香港史上最龐大的體育基建工程,不僅是運動競技的新舞台,更迅速轉身成為流行文化交流的熱點。近日,連續兩場音樂盛會在此華麗上演,吸引了高達十八萬名樂迷湧入,這一數字不僅令人驚歎,更為這座嶄新場館的營運能力與香港「盛事經濟」的潛力,寫下了首份亮眼的成績單。
盛事啟航:音樂巨浪拍打啟德海岸
啟德體育園,這座佔地二十八公頃、耗資三百一十九億港元的宏偉設施,自二〇二四年底各設施陸續落成以來,便備受關注。 維基百科顯示,體育園的主場館可容納五萬人,體藝館可容納一萬人,青年運動場可容納五千人。 傳統上,香港紅磡體育館是大型演唱會的首選之地,而亞洲國際博覽館則常用於較大型或特定的演出。 啟德體育園的出現,無疑為香港的演藝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更大的可能性。
近日在啟德體育園舉辦的兩場音樂盛事,具體為一連四日(四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在主場館舉行的謝霆鋒演唱會,以及四月二十六日在體藝館舉行的《JUST US Live in Hong Kong》K-Pop演唱會。 雖然搜尋結果並未明確指出「兩場音樂盛會滙聚18萬樂迷」是否單指這兩場,但信報的報導確實提及這兩場活動「合共吸引超過18萬名來自全球及香港的樂迷到訪體育園」。 體育園行政總裁莊澤基對此表示歡迎,並強調體育園致力於提供世界級場地及高效的大型活動管理。
十八萬人次湧入,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它不僅代表著音樂本身的吸引力,更考驗著新場館的承載能力、周邊交通配套以及整體營運協調。 啟德體育園作為一個多用途場館,其設計初衷是支援香港體育發展、推廣全民運動、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同時也兼顧舉辦大型演唱會及文化活動。 這些初期的大型音樂活動,無疑是對其非體育功能的一次重要壓力測試。
挑戰與機遇並存:巨大人流的考驗
任何新場館的啟用,尤其是在處理如此龐大的人流時,都不可避免地面臨挑戰。 雖然信報的報導指出這兩場音樂盛會成功舉行,但香港文匯網在二〇二四年十二月的報導中曾提及啟德體育園在測試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安排問題,例如門票派發方式的臨時變動。 處理十八萬人次的進場與離場,需要極為精密的規劃與協調,涉及安檢、驗票、場內導向、人群管控、公共運輸等多個環節。
文匯報的文章也點出了交通配套的現狀與挑戰。 儘管啟德體育園鄰近港鐵啟德站和宋皇臺站,但在大型活動期間,單靠港鐵恐難快速疏散所有人流。 周邊交通配套仍有完善空間,行人路較窄,轉乘站點的流暢度,以及缺乏足夠的公共交通選項(如巴士、小巴、的士)和停車位,都可能成為瓶頸。 跨部門的協調應對突發情況,例如港鐵服務受阻時的疏散措施,是確保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 警方於二〇二五年三月進行了跨部門桌上演練,模擬港鐵服務突發情況下的應變,顯示當局對此已有關注。
然而,挑戰亦是機遇。 成功舉辦大型音樂盛會,不僅證明了啟德體育園作為演藝場地的潛力,更為香港「盛事經濟」注入強心針。 如此規模的活動,能直接帶動周邊的餐飲、零售、酒店甚至旅遊業。 據香港商報的文章指出,持續不斷的盛事活動能吸引各地遊客,為相關行業帶來直接消費刺激,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並推動香港「盛事經濟」的繁榮。 啟德體育園的啟用,正是香港發展盛事經濟的嶄新名片,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城市形象和經濟活力。
未來展望:不僅是體育,更是文化的交匯點
啟德體育園的多用途設計,使其不僅限於體育賽事。 除了已經舉辦或即將舉辦的體育盛事,如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和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演唱會和文化活動正成為其另一重要支柱。 冷玩樂隊(Coldplay)、謝霆鋒、周杰倫等巨星的演唱會已排期舉行,顯示了體育園在吸引國際及本地頂級演藝活動方面的能力。 亞洲天團五月天也將在二〇二五年五月登陸啟德體育園主場館,成為首隊在此開唱的亞洲樂團。
這種體育與文化的結合,正是現代大型場館的發展趨勢。 啟德體育園的目標,是成為集體育、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如何平衡體育發展的原意與演藝文化活動的需求,是營運方需要思考的問題。 合理安排檔期,確保各類活動都能充分利用場館設施,並通過「體育活動支援計劃」等方式支持體育盛事,是實現平衡的途徑。
總結而言,啟德體育園初期透過大型音樂盛會滙聚十八萬樂迷,是其作為多功能場館潛力的有力展示。 雖然巨大人流對交通和周邊配套帶來考驗,但成功應對這些挑戰,將為場館未來的持續營運和吸引更多國際級盛事奠定堅實基礎。 啟德體育園不僅是香港體育設施的升級,更是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新象徵,預示著一個體育與文化交融、活力四射的新時代的到來。 期待這片曾是機場跑道的土地,未來能承載更多精彩絕倫的體育競技與文化盛宴,繼續為香港帶來榮耀與活力。
盛事經濟新篇章
啟德體育園的成功啟用及初期大型活動的順利進行,為香港的盛事經濟翻開了新篇章。 過去,紅磡體育館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地標,承載了無數經典演唱會的回憶。 亞博館則以其更大的空間容納了更多海外巨星和大型展覽。 啟德體育園以其五萬個座位的主場館,提供了比紅館更大的容量,同時其先進的設施和園區概念,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這種多層次的場館體系,讓香港能承接不同規模和類型的盛事,增強了香港在國際競爭中的吸引力。 體育園的周邊配套,包括零售、餐飲設施「啟德零售館」和「美食海灣」,以及未來的酒店,都將為盛事參與者提供更全面的體驗,形成一個微型的生態圈。 這種綜合性的發展模式,有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盛事的經濟效益,並將影響輻射至周邊地區,如九龍城和土瓜灣。
當然,持續的優化和改進至關重要。 從初期演練和活動中汲取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在人流疏導和交通管理方面,需要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基礎設施。 確保場館設施的穩定運作和用戶體驗的流暢,是維持其國際聲譽的關鍵。
總的來說,啟德體育園以兩場音樂盛會吸引十八萬樂迷的成績,是一個令人鼓舞的開端。 它不僅展現了場館的硬件實力,更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在舉辦大型活動方面的潛力。 隨著更多體育和文化盛事的落地,啟德體育園有望成為香港的新地標,為香港市民和海外遊客帶來更多精彩體驗,並為香港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