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來臨!經濟日報:強化底線思維迎戰新經濟挑戰
《經濟日報》發文強調,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中國應強化底線思維,做好經濟工作。文章指出,強化底線思維意味著要預防最壞的可能性,並爭取最好的結果,提前研判形勢,做好充分準備,牢牢掌握主動權。
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文章提到,當前全球經濟受到關稅戰和貿易戰的衝擊,前景不容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1月份的3.3%下調至2.8%,貿易增速預期從3.2%下調至1.7%。這意味著中國的外需面臨放緩的風險,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受到影響。
中國的發展優勢
儘管外部壓力加大,但中國也具備顯著的發展優勢。超大規模的市場、完備的工業體系和開放的創新生態,都是中國應對外部變化的底氣。今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達到5.4%,生產和需求指標加速回升,顯示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主動應變,擴大內需
在此情況下,中國需要主動應變,更加充分地發揮內需的主動力和穩定錨的作用。要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各地區和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增強消費活力,讓消費的活水激盪湧流。
扶持企業,激發活力
針對企業在發展和經營中遇到的困難,政府要主動作為,採取多種措施幫助企業。從融資到內外貿一體化,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到強化科技創新,從企業轉型升級到產業提質升級,要激勵和推動企業積極應對挑戰,化危為機。
深化改革,防範風險
針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深化改革開放的辦法來破解。從市場規範到服務業開放試點,要推動企業敢於「走出去」。同時,要持續用力防範和化解重點領域的風險,包括地方債、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等。
保障民生,促進發展
在民生方面,要用心用力,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加強社會救助,穩定農產品價格,推動脫貧地區的發展,並加強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加強黨的領導,激發動力活力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越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越要激發各方面的動力和活力,拿出直面壓力和挑戰的精神,敢打敢拼。各地區和各部門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鼓勵黨員幹部迎難而上,主動作為,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風險越大、挑戰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開創高品質發展的新局面。
香港的角色
面對關稅戰的複雜局勢,中國需要兼顧國內與國際合作,推動自身發展並強化國際經貿關係,同時堅決應對美國的關稅戰。香港應對國家的應對策略保持信心,充分發揮其「內聯外通」的優勢,全面配合國家的應對措施。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訪浙江以及下月訪問中東,積極開拓市場深化合作,正是香港主動出擊應對關稅戰的有力舉措。
結語:化危為機,砥礪前行
中國經濟總是在風浪中成長,在磨礪中壯大。面對外部的壓力和挑戰,中國要強化底線思維,做好充分準備,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凝聚共識,砥礪前行,化危為機,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