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話:關稅奏效後,全民減稅時代來臨!
財政新藍圖?關稅能否撐起減稅大計
美國政壇的熱點話題之一,圍繞著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出的一個大膽設想:透過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不僅能保護國內產業,更能產生巨額稅收,進而大幅降低甚至取消美國人的個人所得稅,特別是針對年收入低於二十萬美元的中低收入群體。這個想法聽起來充滿吸引力,彷彿找到了一條財富的「捷徑」,讓「外國人」為美國人的稅單買單,但這項以關稅為基石的減稅大計,在現實的經濟運作中,真有可能實現嗎?
「外部稅務局」的願景與關稅的承諾
特朗普不止一次公開宣稱,關稅一旦「發揮作用」,將為美國帶來豐厚的收入。他甚至提出設立一個「對外稅務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專門負責徵收來自外國的所有關稅、稅費及收入,以此取代現有的國內稅收系統,如國稅局(IRS)。 這種構想的核心邏輯是,透過對進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政府能夠截取一部分流向外國生產者的價值,將其轉化為國庫收入。特朗普認為,這筆「外部收入」將足夠龐大,不僅能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吸引新工廠建設,更能直接用來補貼國內財政,進而讓許多美國民眾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大幅減輕,甚至對於年收入二十萬美元以下的群體,所得稅有望顯著下調或完全取消。 他將此描述為美國經濟的一大福音,是實現經濟繁榮的新途徑。
然而,這幅美好的藍圖在經濟學家眼中,卻引發了廣泛的質疑與擔憂。問題的關鍵在於,關稅是否真能產生足以支撐如此大規模減稅的收入,以及關稅政策本身的經濟後果是否會抵消其帶來的潛在收益。
經濟學家的冷靜評估:關稅收入夠不夠?
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官員,如彼得·納瓦羅,曾估計關稅在十年內能帶來數萬億美元的收入,足以為包括延長2017年減稅法案在內的多項稅收優惠提供資金。 然而,獨立的經濟分析機構,如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和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對此表示強烈質疑。他們的研究普遍認為,關稅實際產生的稅收遠低於這些樂觀預期。
稅收基金會的估計顯示,即使實施普遍性關稅,其帶來的收入也遠不足以取代現行的所得稅體系。 稅收政策中心的報告則指出,特朗普政府聲稱的數萬億美元關稅收入估計過於簡單和錯誤,因為它忽略了關稅對進口量的抑制作用以及對整體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 經濟學家明確表示,單憑關稅收入要全面取代個人所得稅,在數學上根本行不通,稅基太小,無法支撐整體稅收結構。
關稅的真實代價:誰在為「外部收入」埋單?
關稅的美妙之處在於其聽起來像是向外國徵稅,但經濟現實卻複雜得多。關稅本質上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一種稅,這筆稅款最終往往不是由外國出口商全額吸收,而是透過提高商品價格的方式轉嫁給進口國的國內消費者和企業。 換句話說,美國企業購買進口零組件的成本會上升,美國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價格也會更高。
這意味著,關稅帶來的「收入」實際上是從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口袋裡掏出來的。 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這不僅可能導致商品需求減少、生產放緩,甚至影響企業的投資和僱傭決策,進而對整體經濟造成損害。 經濟活動減弱,企業盈利和個人收入降低,反而可能導致其他稅收(如企業稅和所得稅)的減少,抵消了部分關稅帶來的財政收入。
這種隱性的成本轉嫁也解釋了為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引發美國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擔憂,並導致其在經濟議題上的民調支持率下降。 美國財政部長曾試圖辯護稱消費者仍在消費,但普遍的焦慮情緒和部分行業面臨成本壓力的事實不容忽視。
政策的連鎖反應:報復與不確定性
關稅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後果是可能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當一個國家對他國商品徵收關稅時,受到影響的國家很可能會採取對等措施,對其出口商品徵收關稅。 這種「關稅戰」的升級會對全球貿易造成破壞,傷害雙方的出口商,並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報復性關稅會減少美國商品的出口,損害依賴出口的美國企業和工人,這也會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並可能導致國內稅收減少。 經濟學家估計,在考慮到外國報復的情況下,關稅對美國GDP的負面影響更大,同時也顯著降低了關稅的淨收入效益。 貿易政策的頻繁變動和不確定性本身也會擾亂市場預期,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
結論: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特朗普將關稅收入與大幅減稅掛鉤的構想,無疑觸動了許多納稅人希望減輕負擔的心弦。他提出的設立「對外稅務局」等概念,試圖描繪一個由外國為美國財政貢獻,讓本國人民「躺贏」的美好願景。
然而,從主流經濟學的視角來看,這項計劃面臨嚴峻的現實挑戰。關稅作為一種稅收工具,其收入潛力遠不足以取代龐大的個人所得稅體系。更重要的是,關稅並非無本之木,其成本往往轉嫁給國內消費者和企業,表現為物價上漲和生產成本增加。這種成本轉嫁、對經濟活動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引發的貿易報復,都可能抵消關稅帶來的收入,甚至對整體經濟造成淨損害。 將關稅收入視為免費的午餐來實現大規模減稅,在經濟邏輯上難以站穩腳跟。
因此,儘管「當關稅發揮作用,許多人個稅可大幅下調」的口號具有吸引力,但深入分析其經濟機制和潛在後果,不難發現其可行性存疑,並且可能伴隨著影響深遠的經濟代價。這項提議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政治願望,而非基於堅實經濟基礎的財政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