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重返韓國市場!用戶可拒資料傳送中國
思緒漫遊在數據的叢林
在數碼時代的浪潮中,人工智慧如同一隻展翅高飛的巨鳥,其羽翼所及之處,既是科技創新的新疆域,也觸發了關於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的敏感神經。近期,中國人工智能服務DeepSeek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暫停後,重新於南韓應用程式市場上架,這一事件不僅是跨國科技公司市場策略的一步棋,更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當前全球在擁抱AI同時,如何努力平衡便利性與數據主權的複雜課題。特別引人注目的是,DeepSeek此次重新亮相,帶來了允許用戶拒絕將資料傳送至中國內地的選項,這項看似微小的調整,實則蘊含著對用戶隱私權的某種程度讓步,同時也是在嚴格的國際數據監管環境下,尋求市場准入的務實之舉。這背後的曲折故事,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南韓之旅的波瀾與回歸
DeepSeek並非第一次踏足南韓市場。此前,這款以其高效能和相對低廉成本而備受關注的AI聊天機器人,一度在南韓應用程式商店中迅速走紅,甚至超越了OpenAI的ChatGPT,成為iPhone上下載量最大的應用程式。其強大的功能和流暢的體驗吸引了大量南韓用戶,據估計,在其短暫的一個月服務期間(約在2025年1月15日至2月15日),約有每日5萬用戶,總計可能影響到約150萬用戶的資訊。然而,好景不常,由於違反了南韓的資訊保護規定,特別是關於個人資訊收集和海外傳輸的問題,DeepSeek被迫暫停在南韓市場的服務,無法再提供新下載。
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PIPC)對DeepSeek展開了調查。調查結果揭示,DeepSeek在未經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將包括設備、網絡、應用程式資訊以及用戶輸入的提示內容(prompt inputs),傳輸到了位於中國的三家公司,其中包括與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相關的雲服務平台火山引擎,以及位於美國的一家公司。 這種未經授權和未在隱私政策中明確說明的國際數據傳輸行為,嚴重觸犯了南韓的個人資訊保護法規。 PIPC指出,即使DeepSeek聲稱將用戶輸入內容傳輸到火山引擎是為了提升安全性並改善用戶體驗,但傳輸這些提示內容並非必要。 同時,DeepSeek的隱私政策僅提供中文和英文版本,缺乏韓文版本,且未能充分說明數據刪除程序、方法和安全措施等南韓法律要求的資訊。 此外,DeepSeek也缺乏一個允許用戶選擇退出、阻止其提示輸入用於AI訓練和開發的功能,並且沒有針對未滿14歲兒童的年齡驗證程序。
面對南韓監管機構的質疑和要求,DeepSeek承認在遵守南韓隱私法規方面存在不足。 在PIPC啟動調查後,DeepSeek暫停了新下載服務,並聲稱已經解決了大部分被識別的問題。 此番重新上架,正是DeepSeek針對南韓監管要求進行一系列整改後的結果。
數據主權的跨國角力
DeepSeek在南韓的遭遇,並非孤立事件。隨著AI技術的全球普及,許多國家,包括法國、意大利和愛爾蘭等,都對AI公司,特別是來自中國的AI服務,在數據收集、處理和傳輸方面的做法提高了警惕,並展開了調查。 數據,尤其是個人數據,已經成為21世紀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其流通與儲存地點牽動著國家安全、經濟利益和公民隱私等多重面向。各國紛紛強化數據本地化和跨境傳輸監管,試圖將數據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於中國科技公司而言,這無疑增加了「出海」的難度。如何在遵守目的地國日益嚴格的數據保護法規的同時,維持其服務的全球競爭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DeepSeek此次為南韓用戶新增的「拒絕資料傳送內地」選項,可以被視為一種策略性回應。通過賦予用戶對數據流向的控制權,DeepSeek試圖緩解南韓用戶和監管機構對於數據被傳輸至中國內地可能引發隱私或安全風險的擔憂。
這項改變不僅體現在功能上,DeepSeek還特地推出了韓文版的《個人資訊處理方針》,並對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以明確表示將在遵守南韓《個人資訊保護法》的前提下處理相關個人資訊。 同時,它也首次在政策中標明了會將用戶個人資訊傳輸至中國和美國的公司,並強調用戶擁有拒絕傳輸的權利。 這些措施顯示了DeepSeek在南韓市場上架的決心,以及為符合當地法規所做出的努力。PIPC對此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要求DeepSeek立即刪除已經傳輸至火山引擎的AI指令,並為海外傳輸個人資訊建立合法依據。 PIPC還建議DeepSeek在南韓指定一名國內代表,並加強個人資訊處理系統的整體安全措施。
用戶隱私與市場信任的重建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DeepSeek提供的「拒絕資料傳送內地」選項,無疑增加了一層隱私保障。在過去,許多跨國科技服務的數據處理和傳輸政策往往模糊不清,用戶很少有機會了解或控制自己的數據最終會去向何方,以及如何被使用。AI模型訓練高度依賴海量數據,其中可能包含用戶的個人資訊和輸入內容。如果這些數據被傳輸到監管環境不同或數據安全存在潛在風險的地區,用戶的隱私安全將面臨威脅。
DeepSeek的新選項,理論上賦予了南韓用戶更大的自主權,讓他們可以選擇是否將敏感的對話內容或個人資訊傳送到中國內地進行處理或儲存。這對於重視個人數據隱私的用戶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有助於重建因數據傳輸爭議而受損的信任。然而,這種選擇權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DeepSeek是否真正嚴格執行其新的隱私政策,並確保用戶的選擇得到尊重。監管機構的持續監督和技術層面的保障至關重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也將用戶數據傳輸至美國的一家公司。 這表明即使是中國科技公司,在提供全球服務時,也可能需要依賴位於其他國家的技術基礎設施或合作夥伴。數據的全球流動是數字經濟的必然趨勢,但如何平衡數據流動的效率與各國的數據主權和公民隱私保護,是全球範圍內都面臨的共同挑戰。
前路漫漫:監管、技術與競爭
DeepSeek重新上架南韓市場並作出調整,可以視為其在遵守國際數據保護法規方面邁出的一步。然而,這條路仍然充滿挑戰。首先,監管機構是否會對其整改措施感到滿意,以及未來是否會出台更嚴格的規定,都充滿不確定性。PIPC已經表示,將根據DeepSeek的回應採取進一步行動,包括事實核查或必要時進行調查。 其次,技術層面上,如何確保用戶數據根據其選擇得到準確處理和儲存,防止數據洩露或誤用,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嚴格的管理。第三,市場競爭依然激烈。DeepSeek不僅要面對來自OpenAI等全球領先AI公司的競爭,還要應對各國本地AI服務的挑戰。在滿足合規性要求同時,保持服務的創新性和競爭力,是DeepSeek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
DeepSeek在南韓的案例,是全球AI發展浪潮下,數據隱私與跨境監管衝突的一個縮影。它提醒我們,科技的進步必須與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同行。只有當科技公司真正尊重用戶的隱私權和數據主權,並在不同司法管轄區遵守當地的法律,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實現可持續的全球化發展。對於用戶而言,了解並行使自己的數據權利,選擇那些透明、合規的服務,也變得越來越重要。DeepSeek重新上架南韓,並非故事的終點,而是數字世界數據治理新篇章的開始。它促使我們深思,在一個數據無遠弗屆的時代,如何才能真正守護好我們個人的數字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