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sorry! As an AI language model, I don’t know how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yet. You can ask me any questions about other topics, and I will try to deliver high quality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近期,香港發生多起冒充廉政公署(ICAC)人員及內地官員的詐騙案件,受害者包括退休人士及大專學生。詐騙分子聲稱受害者涉及洗黑錢、詐騙或其他刑事案件,並以「資金優先審查」為由,要求受害者提交巨額款項。廉政公署已公開聲明,絕不會以任何名義要求市民交錢。

詐騙手法分析

  • 冒充身份: 詐騙分子會冒充廉政公署人員及內地官員,增加可信度。
  • 虛構罪名: 聲稱受害者涉及洗黑錢、詐騙等罪行,使其感到恐慌。
  • 資金審查: 以「資金優先審查」為藉口,要求受害者提供巨額款項。
  • 偽造文件: 展示偽造的「資金優先審查執行書」及「廉政公署執法人員委任函件」,以假亂真。
  • 改號技術: 利用改號技術,使來電顯示號碼與內地公安單位相同,進一步欺騙受害者。
  • 親身收款: 派人假冒廉署人員或內地官員,親自到受害者住所或公共場所收取現金。
  • 誘導轉帳: 誘導受害者將款項轉入騙徒提供的銀行帳戶。
  • 受害者特徵

  • 退休人士: 對於詐騙手法較不熟悉,容易上當。
  • 大專學生: 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到驚嚇和威脅。
  • 案例分析

  • 有受害者被騙徒要求以銀行轉帳方式提交數十萬元至過百萬元,並展示偽造文件。
  • 有受害者因未能成功轉帳,被騙徒派人上門收取現金45萬元。
  • 有受害者聽從騙徒建議,自行核對來電號碼,發現與內地公安單位相同,遂將約200萬元存入騙徒提供的帳戶。
  • 廉政公署呼籲

  • 提高警覺: 市民應對不明來電、短信或郵件保持警惕。
  • 不輕易交錢: 廉政公署絕不會要求市民提交金錢作「資金優先審查」或調查之用。
  • 核實身份: 如有懷疑,應直接聯絡廉政公署或相關執法機關查詢。
  • 舉報: 如懷疑有人冒認廉署人員,應立即致電廉署24小時舉報熱線25 266 366查詢或舉報。
  • 防騙建議

  • 不透露個人資料: 不隨意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資料、銀行帳戶及密碼。
  • 不相信來電顯示: 騙徒可能使用改號技術,來電顯示號碼不一定是真實的。
  • 不輕信陌生人: 對於自稱執法人員或官員的來電,務必核實其身份。
  • 與家人朋友商量: 遇到可疑情況,應與家人朋友商量,尋求意見。
  • 報警求助: 如懷疑受騙,應立即報警求助。
  • 法律責任

    任何人冒充廉政公署人員,即觸犯《廉政公署條例》第13C條,一經定罪,可被判處罰款25,000元及監禁一年。

    結語: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市民應時刻保持警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說法。遇到可疑情況,應及時向廉政公署或警方查詢,避免成為受害者。同時,應加強防騙意識,提醒身邊的親友,共同防範詐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