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重返南韓!用戶可拒資料傳送中國

人工智能服務在國際市場的拓展總是伴隨著技術潛力與隱私安全的拉鋸。中國AI公司DeepSeek近期重新在南韓應用程式市場上架,結束了約兩個月的「缺席」。這場短暫的離場與回歸,不僅是DeepSeek本身的商業進程,更折射出數據時代下,跨境服務如何應對不同司法轄區的隱私法規挑戰。

重返南韓市場的波折

今年年初,DeepSeek在南韓市場啟動下載服務,迅速引起關注。然而,好景不常,南韓當局以違反資訊保護規定為由,暫停了DeepSeek在當地應用程式市場的下載。 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的調查發現,從1月15日服務啟動到2月15日終止下載期間,DeepSeek在未事先取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將包括設備、網絡等個人訊息以及用戶輸入的內容,分別傳輸至位於中國的三間公司,其中包括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旗下的雲服務平台火山引擎,以及位於美國的一間公司。 此外,DeepSeek在其用戶個人訊息處理政策中並未充分說明這些數據轉移的細節,此舉顯然觸犯了南韓嚴格的個人資訊保護法規。 面對監管機構的質疑,DeepSeek承認未經同意將南韓用戶數據儲存到火山引擎,但解釋這些數據僅用於提升用戶體驗。

隱私條款的新面貌

為了符合南韓的法規要求並爭取重新上架,DeepSeek採取了積極的整改措施。最顯著的變化是推出了韓文版的《個人資訊處理方針》,並對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 新增的條款明確針對南韓用戶的個人資訊處理,並鄭重表示將在遵守南韓《個人資訊保護法》的前提下處理相關個人資訊。 這一修訂顯示了DeepSeek對當地法律的尊重與配合,是其重獲市場准入的關鍵一步。

數據流向的透明化與選擇權

此次重新上架的核心亮點,在於DeepSeek大幅提升了數據處理的透明度,並賦予了用戶更強的控制權。更新後的隱私政策不僅標明了公司將用戶個人資訊轉移至三家在華企業和一家在美企業,更重要的是,它新增了用戶有權拒絕這些個人資訊轉移的選項。 這項「可拒絕傳送資料至內地」的功能,直接回應了此前監管機構和用戶對於數據流向的擔憂,尤其是敏感的輸入內容被傳送至中國境內企業的問題。 DeepSeek也表示,已自4月10日起禁止向中國轉移用戶輸入的內容,這早於其重新上架的時間點,顯示了其在技術層面已先行進行了調整。

監管機構的介入與後續影響

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的介入是此次事件的關鍵推動力。除了暫停下載服務,委員會還向DeepSeek發出了整改建議,明確要求其立即刪除已傳輸至火山引擎的AI指令,並為向國外傳輸個人訊息建立合法的依據。 這一系列的監管動作,不僅迫使DeepSeek進行了隱私政策和技術上的調整,也向其他在南韓營運的跨境服務發出了明確的訊號:必須嚴格遵守當地的數據保護法律。 DeepSeek的回應和整改,包括承認部分違規行為並停止傳輸敏感數據,是其得以重新回到南韓市場的前提。

結語:信任與科技的平衡

DeepSeek在南韓市場的經歷,提供了一個關於科技企業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處理數據主權和用戶隱私的生動案例。在人工智能服務日益普及的今天,用戶對於個人數據如何被收集、使用及傳輸的關切不斷提升。監管機構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對數據保護的審查,促使企業必須在技術創新與合規之間找到平衡。 DeepSeek此次提供用戶拒絕數據傳送至內地的選項,是其為重建南韓用戶信任所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不僅關乎單一服務的市場存敗,更象徵著數位經濟時代,透明度與選擇權正成為贏取用戶和監管機構信任不可或缺的要素。未來,類似的數據隱私挑戰將會更多,科技公司如何在不同文化和法律環境下構建普適且合規的服務框架,將是持續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