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重返南韓!用戶可拒資料傳送中國 隱私權限自主掌握

在數據的迷霧中航行:DeepSeek重返南韓市場的啟示

在數位時代的浪潮裡,個人資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是當我們與人工智能(AI)服務互動時。每一個輸入、每一次查詢,都可能成為數據流的一部分,穿梭於國界之間。當一家AI服務提供商在特定市場遭遇阻礙,隨後又帶著新的策略重返時,這不僅是商業行為的轉折,更是數據隱私、國家監管與用戶信任交織的複雜故事。中國人工智能服務DeepSeek最近在南韓市場的經歷,正是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案例。

迷霧中的暫停:數據保護的警鐘

DeepSeek並非首次踏足南韓。早在2025年初,這項來自中國的AI服務便在南韓的應用程式商店上架,試圖在這個高度互聯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然而,這趟旅程在短短約兩個月後便戛然而止。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PIPC)發出警告並採取行動,暫停了DeepSeek在當地的應用程式下載。 原因直指核心:數據保護問題。

PIPC的調查發現,DeepSeek在未明確告知用戶或未事先獲得同意的情況下,將南韓用戶的個人資訊,包括設備、網絡信息,甚至用戶輸入的內容,傳輸到了第三方。 這些數據的接收方包含位於中國的三家公司(其中之一是字節跳動旗下的雲服務平台火山引擎),以及一家位於美國的公司。 雖然DeepSeek後來承認曾未經同意將南韓用戶數據儲存於火山引擎,並聲稱這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且自四月起已停止向中國傳輸用戶輸入的內容, 但未經授權的數據傳輸行為本身,已嚴重觸犯了南韓嚴謹的《個人資訊保護法》。 此事件不僅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也讓南韓用戶對個人數據的安全和流向產生了疑慮。 為了應對擔憂,南韓政府機構(如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外交部、國防部)甚至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DeepSeek,部分大型企業如Kakao也對員工發出類似禁令,凸顯了事態的嚴重性以及對潛在數據洩漏風險的高度警惕。

重返的訊號:選擇權的賦予

經過大約兩個月的沉寂,DeepSeek於2025年四月底重新回到了南韓的應用程式市場,包括Apple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 這次的歸來並非悄無聲息,而是帶著一項關鍵性的調整,試圖修補與南韓監管機構和用戶之間的信任裂痕。DeepSeek推出了韓文版的《個人資訊處理方針》,並對其條款進行了修訂。 最引人注目的改變,在於其明確承諾將遵守南韓的《個人資訊保護法》來處理相關個人資訊, 更重要的是,它賦予了南韓用戶一個全新的選擇權:有權拒絕將個人資訊傳輸至其列明的在華及在美合作企業。

這項「用戶可拒絕資料傳送」的選項,是DeepSeek為符合南韓法規要求並重建用戶信任而邁出的重要一步。過去的問題在於未經同意的數據傳輸,現在則改為提供明確的選擇,將數據控制權的部分歸還給用戶。此舉在法律層面上回應了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關於須建立海外數據傳輸合法依據的要求,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戶對數據流向不明的擔憂。南韓的數據保護機構也表示,DeepSeek在一定程度上採納了其建議,並自願決定重新上架。

選擇權背後的博弈:隱私、監管與市場准入

DeepSeek在南韓的這場「去而復返」,不僅僅是一個產品上架下架的故事,它深刻地折射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公司在不同司法管轄區面臨的數據隱私挑戰與地緣政治考量。用戶數據的跨境流動,已不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主權國家監管的核心焦點。

對於DeepSeek而言,提供用戶拒絕數據傳輸的選項,是其在南韓市場繼續運營的必要妥協,也是其適應當地嚴格數據保護法規的體現。這項功能能否有效執行、其背後的技術實現方式以及對服務體驗的潛在影響,都是用戶和監管機構未來關注的重點。例如,拒絕數據傳輸是否會影響某些依賴於後端處理或跨國協作的功能?用戶如何清晰地了解和行使這項權利?這些細節決定了這項新政策的實際效力。

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DeepSeek的案例也反映了全球對於AI服務數據處理透明度的普遍需求。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其對個人數據的收集和使用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審視。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正逐步收緊對數據跨境傳輸的控制,要求企業在處理用戶數據時更加透明、更加負責,並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DeepSeek因未獲同意傳輸數據而遭到禁用的經歷,無疑為其他尋求海外擴張的AI或科技企業敲響了警鐘:忽視當地的數據保護法律,將可能付出昂貴的代價。

市場策略與用戶信任的重建

重新進入南韓市場,對DeepSeek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但也充滿挑戰。過去的數據隱私問題已經損害了其在部分南韓用戶和機構中的聲譽。儘管現在提供了數據傳輸的選擇權,但重建用戶信任需要時間和持續的努力。透明度將是關鍵。DeepSeek需要清晰地向用戶解釋其數據處理政策,這項新的拒絕選項意味著什麼,以及用戶數據的最終流向。

此外,DeepSeek不僅面臨監管壓力,還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南韓本土及其他國際AI服務提供商都在積極發展。如何在提供合規服務的同時,保持產品的競爭力,提供滿足南韓用戶需求的優質AI體驗,將是DeepSeek需要克服的難題。提供用戶拒絕數據傳輸至內地的選項,雖然解決了合規問題,但也可能影響其依賴大規模數據進行模型訓練或服務優化的能力,這需要在技術和策略上進行權衡。

回味與展望:數據主權時代的縮影

DeepSeek重返南韓市場,並提供用戶拒絕數據傳輸至內地的選項,是全球數字主權趨勢下的一個典型縮影。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強調對本國公民數據的控制權,不願看到敏感數據在未經充分保護和授權的情況下,被傳輸到境外的伺服器或被第三方處理。這種趨勢不僅影響著AI企業,也影響著所有涉及數據跨境流動的互聯網服務。

對於用戶而言,DeepSeek提供的選擇權賦予了一定的數據控制力,是值得肯定的進步。然而,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一個持續演進的課題,需要企業、監管機構和用戶共同努力。企業需要將合規和用戶隱私置於核心地位,監管機構需要持續關注技術發展並完善法律框架,而用戶則需要提高數據保護意識,了解自己的權利並做出明智的選擇。

DeepSeek在南韓的故事,提醒我們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數據背後的潛在風險。這場關於數據流動、隱私保護與市場准入的全球博弈,仍在繼續,而DeepSeek的經歷,只是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篇章,揭示了在數據主權日益強化的時代,科技公司必須學會如何在合規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