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港口出售案引關注 北京籲審慎溝通

世紀交易風雲:長和出售港口與北京的關注

一場涉及全球多個重要港口的交易,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地緣政治日益複雜的今天。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和)擬出售其在全球23個國家,共計43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絡的權益,這宗交易的規模巨大,潛在影響深遠,自然觸動了各方的敏感神經。特別是中國北京方面,對此表達了高度關注,並強調相關方應審慎行事,與中方進行充分溝通。

國家戰略與市場競爭的交織

這宗交易之所以引起北京的高度關注,並非偶然。首先,港口作為全球貿易和物流體系中的關鍵節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長和所涉及的港口業務遍布全球,其中部分港口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節點或對中國航運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因此,這些港口的控制權轉移,自然會觸發北京對於供應鏈安全和經濟安全的考量。, 其次,中國《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效力,使得這宗跨國交易也可能受到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的審查。根據該法,若跨國交易對中國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或參與集中的經營者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達到申報標準,則需要向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申報,經批准後方可實施。 長和與收購方貝萊德均是在中國境內擁有業務且營業額巨大的市場主體,這使得這宗交易符合中國《反壟斷法》的管轄範圍。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明確表示對該交易的高度關注,並將依法進行審查,強調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在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儘管有外媒報道稱中國政府已向長和表示出售巴拿馬運河以外的港口不成問題,但官方的回應則更為謹慎,強調審查的必要性。,,,

溝通與透明度的呼籲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呼籲有關各方審慎行事,與中方有關部門充分溝通。,,, 這不僅是程序上的要求,也體現了北京希望在這宗複雜交易中掌握更多資訊,評估其對中國利益的潛在影響。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交易的合規性,以及在符合中國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這也向外界釋放信號,即涉及中國重大利益的跨國交易,需要充分考慮中國的立場和關切。

圍繞此次交易的輿論戰也值得關注。, 一些親官方媒體發表的文章,批評長和不顧國家利益,並呼籲長和以大局為重,做一個愛國企業家。 這些言論反映了在涉及國家利益的議題上,來自官方和親官方的壓力。然而,也有評論指出,北京的做法可能損害企業自主,影響香港作為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的國際地位。

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

長和此次出售港口業務的計劃,目前面臨著來自北京的審查和關注。儘管有消息稱部分港口可能被剝離以加速交易進程,但整體交易的最終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 這不僅是長和與收購方之間的事情,更牽涉到複雜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長和與買方財團達成的原則性協議設有獨家磋商期,這為各方提供了進行溝通和調整的空間。

這宗交易的發展,將不僅影響長和自身的商業布局,也將對全球港口行業的格局、中國的航運戰略,以及外資在華投資的信心產生影響。各方如何在市場原則與國家利益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這起事件也再次凸顯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型跨國交易面臨的複雜性和挑戰。企業在進行全球化佈局時,不僅需要考慮商業利益,還必須充分評估潛在的地緣政治和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