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發動罷免賴清德!下月震撼啟動
台灣政壇近期因國會職權修法等爭議,朝野對峙升溫,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布將於下月(5月)發動罷免總統賴清德的運動,並要求黨籍民意代表全力協助連署,將結果列入黨內考核。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表示,許多台灣人民都認為應讓賴清德下台。這項行動引發了關於總統罷免案門檻及可行性的討論。
政治風暴:從國會爭議到罷免倡議
台灣立法院近日因國會職權修法引發一連串衝突,修法內容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立法院得舉行聽證會、被質詢人不得反質詢或拒絕提供資料,違反者可處以罰鍰,公務員虛偽陳述甚至可能面臨刑責。儘管修法已三讀通過,但因程序正義及部分條文合憲性問題引發爭議,行政院已提出覆議,並有多方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也對部分條文做出違憲判決。
在國會爭議持續延燒之際,國民黨拋出了罷免總統賴清德的議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賴清德上任後不斷與在野黨鬥爭,而民進黨立委則成為幫兇,因此應先從罷免「綠衛兵」立委開始,並將其視為罷免賴清德的重要里程碑。他要求國民黨所有民意代表,包括立委、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等,全力協助罷免綠營立委的第二階段連署。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呼應此訴求,認為賴政府施政不力、製造對立,讓人民感到心痛,希望賴清德下台已是許多台灣人民的共同心聲。
罷免總統:法律門檻與現實挑戰
台灣的總統罷免案具有嚴謹的法定程序與極高的門檻。根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總統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提議,並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同意後提出。以立法院113席立委計算,提議階段需要至少29位立委,而同意提出罷免案則需要至少76位立委的支持。即使藍白陣營目前在立法院合計擁有62席,距離76席的門檻仍有差距,需要爭取到部分民進黨立委的支持才可能成案。有民進黨立委直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罷免案在立法院通過後,還需交付公民投票。罷免案的通過門檻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投票,且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才為通過。這意味著除了在立法院取得足夠的支持外,還必須獲得公民的廣泛認同與支持,才能成功罷免總統。此外,總統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
政治角力與未來展望
國民黨發動罷免賴清德的運動,雖然在法律上存在極高的門檻與挑戰,但也反映了當前台灣政局的緊張與對立。國民黨將罷免綠營立委視為達成罷免總統目標的第一步,試圖透過地方的連署動員,展現民氣,對執政黨施壓。
然而,罷免案的提出與推動不僅是法律程序問題,更是政治角力的一環。藍白陣營能否成功整合力量、爭取更多立委支持,以及是否能獲得足夠的民意基礎推動罷免案,都充滿變數。儘管目前來看,總統罷免案通過的可能性極低,但這項政治行動已然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並可能對未來的政治發展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