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違規藥房標識 微信購藥資訊納監管

香港,這座繁華的國際都會,不僅是購物天堂,更是許多旅客尋求藥物的地方。然而,市場上魚目混珠的情況時有發生,特別是「藥房」與「藥行」的區別,常讓不熟悉的旅客感到困惑,甚至誤墮消費陷阱。為保障公眾健康和旅客權益,香港衞生署在重要的假期,如即將來臨的五一黃金周前夕,都會加強執法行動,打擊店舖違法使用「藥房」標識的行為。同時,為了方便旅客辨別,衞生署也積極運用新媒體,例如在WeChat官方帳號發布購藥資訊,為旅客提供實用的指引。

守護健康:藥房與藥行的界線

在香港,藥物銷售分為「獲授權毒藥銷售商」和「列載毒藥銷售商」兩種,前者俗稱「藥房」,後者一般稱為「藥行」或「藥坊」。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的規定,只有持有「獲授權毒藥銷售商」牌照的店舖,才被授權經營零售毒藥業務,並可以使用「藥房」的名銜和相關標識。這些「藥房」必須有註冊藥劑師駐店,以提供專業諮詢和配藥服務,銷售範圍包含毒藥表第1部和第2部所指明的物質。

相對而言,「列載毒藥銷售商」則主要經營毒藥表第2部的毒藥零售業務,以及銷售一些常見藥物,例如傷風感冒藥等,但店內沒有藥劑師駐守,也不得使用「藥房」的標識和名銜。 任何非「獲授權毒藥銷售商」的處所,如果展示與藥房訂明式樣相似的標識,或者使用「藥房」等相關名銜,都屬於違法行為,最高可被判處罰款港幣10萬元及監禁兩年。

執法利劍:維護市場秩序

為確保市民和旅客在港購藥的安全與信心,衞生署持續加強對藥物銷售商的監管。除了日常的不時突擊巡查,更會在重要假期前夕,針對遊客較多的地區,集中力量打擊違法使用「藥房」標識的行為。 今年首季,衞生署已進行約3200次巡查。 過去一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已有9家並非藥房的公司因違規展示近似藥房標識而被定罪,罰款金額從港幣2000元至16800元不等。 這些數字反映了監管部門對此類違法行為的重視以及持續的執法力度。

衞生署表示,他們會持續透過不同渠道收集情報,一旦發現有零售商涉嫌違法,會立即展開調查,並視乎情況與其他執法部門聯合行動,例如香港海關也對不良營商手法保持高度關注,特別是在假期前會加強宣傳,提醒旅客注意消費陷阱。

智慧購藥:WeChat的貼心指南

為了讓內地旅客更容易辨別真正的藥房,衞生署也緊貼時代潮流,在WeChat官方帳號上提供詳細的購藥資訊。這個WeChat帳號會列出到香港藥房購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如何辨識註冊藥房的標識,以及藥房和藥行的區別等。 這項措施旨在利用內地旅客常用的社交媒體平台,以更貼近他們習慣的方式傳播正確資訊,減少因不了解法規和標識而產生的誤解。

此外,衞生署還推出了便利公眾識別註冊藥房的標籤。這些標籤會發放到各註冊藥房,張貼於當眼位置,消費者可以透過掃描標籤上的二維碼,獲取該藥房的註冊資訊。 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的「查牌易」功能,也能掃描藥房標籤上的二維碼,快速驗證藥房的註冊資訊,為消費者提供多一層保障。 這些措施多管齊下,旨在提升消費者對正規藥房的辨識能力。

精明消費:給旅客的溫馨提示

面對即將到來的五一黃金周,預計將有大量內地旅客訪港。衞生署和海關的加強執法行動,無疑為保障旅客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作為消費者,自身也需要保持警惕,做一個精明的購物者。

首先,要了解「藥房」與「藥行」的區別,不要被店舖外觀或名稱所迷惑。尋找店舖是否掛有藥房的註冊標識,並留意是否有註冊藥劑師駐店。其次,在購藥時,應仔細核對藥物名稱、劑量、生產日期及有效日期等資訊。對於貴重的藥材或藥品,更應提高警惕,避免「斤變兩」或「兩變錢」等不良銷售手法。 如有疑問,應向店內的藥劑師諮詢。最後,保留購物單據,這是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憑證。如果遇到懷疑不良營商手法的店舖,應立即向香港海關或衞生署舉報。

邁向安心:共同營造健康消費環境

衞生署加強打擊違規藥房標識,並透過WeChat等平台發布購藥資訊,是保障公眾健康和提升旅客消費信心的重要舉措。這不僅是對違法商戶的震懾,也是對合法經營者的支持。當然,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購藥環境,需要監管部門的持續努力,也需要廣大市民和旅客的共同參與。通過了解相關法規,提高警惕,積極舉報,我們才能共同維護香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旅遊目的地的良好聲譽,讓每一位來港的遊客都能安心購物,健康出行。未來的挑戰依然存在,但只要各方攜手合作,相信香港的藥物銷售市場將更加規範,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