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標示關稅價 白宮震怒
當全球經濟的浪潮遇上政策的礁石,激起的漣漪往往最先觸動消費者的荷包。最近,電商巨頭亞馬遜傳出考慮在其平台上額外標示關稅成本,讓消費者清楚知道商品價格中有多少是因為關稅而增加。這項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美國白宮的強烈反應,甚至稱此舉「敵對且具政治含意」。究竟這場由關稅引發的風波,背後藏著哪些角力?對消費者又將帶來什麼影響?
關稅浮現:價格透明化的前奏?
長久以來,關稅作為一種隱性的成本,被層層疊加到最終售價中,消費者往往無從得知自己支付的金額裡,有多少是流入了國庫,又有多少是商品本身的價值。然而,隨著全球貿易摩擦升溫,特別是近年來美國政府實施的貿易政策,關稅一詞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
據報導,亞馬遜考慮在其商品售價旁邊額外展示關稅成本,目的正是希望提升價格透明度,讓消費者更清楚地看到關稅如何影響商品最終的價格。這一做法與部分中資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的做法類似,它們近日已在消費者帳單中加入了進口關稅費用欄目。 顯示關稅成本,或許是讓消費者直觀感受貿易政策影響的一種方式。
白宮的炮火:一場政治角力?
然而,亞馬遜傳出考慮標示關稅的計畫,卻迅速招致白宮的譴責。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嚴厲批評亞馬遜的做法是「敵對且具政治含意」。她質疑,為何在現任總統拜登執政、通脹達到40年高位時,亞馬遜沒有採取類似行動? 這番言論,無疑將亞馬遜的行為上升到政治層面,暗示其做法是針對特定政府的政策。
白宮方面認為,這種透明化關稅成本的舉動,可能會讓消費者將商品漲價直接歸咎於政府的關稅政策,進而引發民意反彈。因此,他們將亞馬遜的行為視為一種試圖影響政治輿論的「敵對和政治行動」。白宮甚至引用報導,暗指亞馬遜與中國有合作關係,試圖從另一角度削弱亞馬遜此舉的正當性。
亞馬遜的回應:澄清與限制
面對白宮的強烈反應,亞馬遜隨後發表聲明澄清,表示考慮列出進口費用的計畫,僅限於其超低價商店Amazon Haul中的部分商品,這個商店的產品大多定價在20美元或以下,是為了與Temu和Shein等競爭對手抗衡而設立的。 亞馬遜強調,在主要網站上展示關稅成本「從未被考慮過,並且也未在亞馬遜任何物業上實施」。
亞馬遜的澄清,似乎是為了平息白宮的怒火,並將可能的關稅標示行為限制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範圍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即使是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巨頭,在面對政府的直接壓力時,也需要謹慎應對。
關稅的影響:誰在買單?
關稅的徵收,最初是針對進口商,但最終往往會透過漲價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亞馬遜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曾警告,美中關稅戰升溫,可能迫使第三方賣家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中國製商品價格上漲。他坦言,大多數賣家無法吸收關稅的衝擊,勢必會嘗試將成本轉嫁。
實際上,已有數據顯示關稅對商品價格產生的影響。物價分析公司SmartScout指出,受關稅戰影響,亞馬遜網站上已有近千項產品的平均價格調升近三成。手機充電器、女性服飾等廣泛的商品都出現漲價。儘管亞馬遜表示整體漲價的商品比例不高,且漲幅有限,但SmartScout的數據顯示,由於「相對少數商品漲價很厲害」,導致出現平均漲價三成的現象。
此外,中國的亞馬遜賣家也感受到關稅帶來的壓力。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表示,許多中國賣家正準備提高在美國的售價,甚至考慮退出美國市場,轉而開拓其他地區的市場。這顯示關稅不僅影響商品價格,也可能對供應鏈和電商平台的賣家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政策與商業的拉鋸戰:未來走向何方?
亞馬遜傳出考慮標示關稅成本,以及白宮的強烈反應,凸顯了政策與商業之間的複雜關係。政府希望透過關稅達成其經濟或政治目標,而企業則需要應對因此帶來的成本壓力,並考慮如何維持其競爭力。
亞馬遜此舉,無論其真實意圖是提升透明度還是對政策表達某種立場,都觸動了敏感的神經。白宮的反應表明,政府對企業的行為有著高度關注,特別是當這些行為可能對其政策效果或民意產生影響時。
未來的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關稅政策是否會持續,以及其影響範圍是否會擴大,都將繼續影響電商平台、賣家和消費者。亞馬遜是否會在未來進一步推動價格透明化,以及這是否會引發更多政府的干預,都值得持續觀察。這場由關稅引發的漣漪,或許只是更大波瀾的開始。
結語:消費者應如何應對?
對於消費者而言,面對潛在的商品價格上漲,了解關稅的影響變得更加重要。關注貿易政策的走向,比較不同平台的價格,並思考商品的原產地,都可能成為明智的消費決策考量因素。同時,透明化的價格資訊,無論是由平台主動提供,還是透過其他管道獲取,都有助於消費者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在這場政策與商業的拉鋸戰中,消費者是最終的承擔者,也是最有力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