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貿易戰暫不影響美中信用評級
風雨欲來?標普評級揭示貿易戰短期影響的真相
全球經濟的風向,往往牽動著無數企業與國家的命脈。當兩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捲入貿易戰的漩渦,其後續影響自然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全球(S&P Global)在此時此刻發布的分析,為這場看似激烈的衝突,帶來了一個暫時性的註解:短期內,美中兩國的主權信用評級,或許並不會因此受到顯著衝擊。 然而,這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風暴中心之外的國家,以及潛藏的長期風險,正悄悄浮現。
貿易戰火延燒,誰是池魚?
標普全球首席主權分析師Roberto Sifon-Arevalo明確指出,貿易戰的短期影響,更有可能集中在那些較為貧窮,或是信用評級已面臨下調警告的國家。 這些國家往往經濟結構較為脆弱,對全球貿易的依賴度高,一旦供應鏈受阻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其經濟穩定性將首當其衝,進而影響其償債能力。例如,石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長期價格下跌,就可能對依賴這些收入來源的國家產生嚴重影響。 此外,如果貿易戰蔓延至其他主要經濟體,例如美國對歐盟加徵關稅,歐洲國家的財政狀況也可能再次面臨壓力。
美中評級的「定力」與潛藏的「空間」
儘管貿易戰煙硝瀰漫,標普全球在美國總統宣布全面徵收關稅前幾天,仍重申對美國「AA+」主權信用評級的穩定展望。 標普全球也自2011年將美國評級從AAA下調以來,便未再調整,而中國的A+評級也自2017年以來未被下調。 Sifon-Arevalo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評級應能抵禦壓力。 對於美中這兩個大國而言,他們的評級「都還有空間」,短期內關稅的影響可能不足以顯著改變其整體信用狀況。 決定這兩個國家評級的關鍵,並不在於關稅會持續多久,而更取決於是否會出現其他更出乎意料的衝擊,以及中國將祭出多少刺激措施來抵消關稅帶來的衝擊。
然而,這並不代表一切風平浪靜。市場數據顯示,投資者目前預計美國的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五個級別,而中國的A+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三個級別。 這反映了市場對貿易戰潛在長期影響的擔憂。雖然標普尚未下調評級,但其他機構如惠譽,已在美國宣布加徵關稅的第二天將中國的評級下調了一個級別。
不容忽視的信號:信用評級展望的調整
即使短期內評級本身未變,但信用評級展望的調整卻是重要的信號。標普全球表示,那些已經被列入負面展望的經濟體,未來仍有可能被下調評級。 一些國家的評級展望已經被調低,例如斯洛伐克和埃及。 這表明儘管美中評級保持穩定,但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體系的壓力已經開始顯現,尤其對那些經濟體質較弱的國家而言,其信用狀況更容易受到影響。
超越貿易:技術霸權的暗流湧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表面上的貿易戰,其核心可能不僅僅是商品關稅。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Shaun Roache曾指出,這場衝突的核心問題始終是「技術」而非「貿易」。 儘管美國不斷加大對技術領域的投資和併購審查,短期內不太可能破壞中國經濟再平衡的進程或導致經濟大幅放緩。 然而,從中期來看,這可能會降低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力,增加中國實現經濟平穩轉型和穩定債務的難度。 隨著美中在技術領域的競爭加劇,這場「技術戰爭」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其對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長期影響,仍需密切關注。
企業層面的風險:供應鏈與市場情緒
除了主權信用評級,貿易戰對企業層面的影響也應引起重視。雖然標普全球指出,中美貿易爭端對美國汽車製造商的信用評級直接影響有限,但關稅衝突的短期影響,包括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影響,仍然存在。 全球貿易中斷可能導致資本和投資流動受阻,引發顯著的經濟放緩,甚至可能重新點燃通脹壓力。 長期的關稅和報復性措施,則可能擾亂供應鏈,加速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
此外,不確定性已經影響了市場情緒。 投資者對未來經濟走向感到謹慎,可能導致對關鍵新興市場的投資減弱,直到貿易保護主義對經濟增長、通脹和利率的影響更加明朗。 經濟活動放緩預計將對信用基本面和市場情緒產生壓力。 融資條件可能惡化,尤其對於受關稅影響的行業和評級較低的發行人而言,借貸成本可能上升,市場准入受限。
總結:表面平靜下的暗流湧動
標普全球關於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影響美中兩國信用評級的判斷,為當前緊張的國際局勢提供了一個相對樂觀的視角。然而,這份報告更深層次的意涵在於提醒我們,短期內的穩定並不代表長期無虞。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體系的影響正在以更為微妙的方式傳導,尤其是對體質較弱的經濟體和部分行業而言,挑戰已然來臨。 此外,這場衝突的核心可能已從單純的貿易失衡轉向技術主導權的爭奪,這將對全球產業鏈、經濟增長潛力以及國家間關係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在這場表面平靜下暗流湧動的經濟變革中,保持警惕,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