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預測:關稅風暴後市場趨穩
金融市場的波濤總令人心懸,尤其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重啟之際,市場的震盪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然而,在全球金融巨擘高盛眼中,這場因關稅而起的「混亂」或許只是暫時的,他們預期,風雨之後,金融市場終將迎來平靜。這份預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市場內在韌性與政策演變的洞察之上。
關稅下的市場漣漪:不確定性的衝擊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可謂波濤洶湧,其中一個關鍵的推手便是各國之間不斷升級的關稅措施。高盛行政總裁蘇德巍(David Solomon)便指出,關稅等不明朗因素持續惡化,可能導致資本市場活動回落。這種不確定性像一層陰影籠罩在企業和投資者心頭,使得決策變得更加艱難。企業可能會因此延遲投資計畫,轉而將控制成本視為首要任務,甚至可能出現裁員潮。 政策的不確定性,無疑對投資和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高盛的分析師也指出,貿易緊張局勢和高關稅對美國的生產和就業造成衝擊,預計可能導致美國今年的GDP增長減少近2個百分點。 關稅的影響如同加稅,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特別是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的行業,可能面臨停產或裁員的風險。 同時,外國的報復性關稅也可能削弱美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除了實體經濟,金融市場也難逃衝擊。高盛的報告顯示,自今年三月初以來,外國投資者已從美國股市撤出大量資金,這筆資金的撤離為美股敲響了警號。 貿易戰甚至可能從貿易層面擴展至金融市場,如果華府禁止美國人購買中國資產,可能引發大規模的中資股拋售潮。 高盛估計,在極端情況下,美國投資者可能被迫出售數千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和債券。
高盛的定海神針:為何看好市場回歸平靜?
儘管關稅帶來了短期內的混亂,高盛對於市場最終回歸平靜抱持信心。這種信心源於幾個層面:
首先,市場的內在韌性不容忽視。儘管面臨政策不確定性,但人們對於交易和集資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需要調整預期以適應新的環境。 資本市場的活動在經歷短暫波動後,預計在企業重新適應關稅變化後會回歸穩定水平。 高盛行政總裁蘇德巍表示,儘管關稅議題導致市場購併活動減少,但情況只是暫時性,待企業因應關稅變化進行調整後,購併活動預料將會回穩。
其次,政策最終將會趨向明朗。雖然關稅談判的最終結果存在不確定性,但歷史經驗表明,長期的極端對抗難以持續。 政策不確定性告一段落後,購併活動最終會好轉。 潛在的關稅協議也可能為市場帶來緩解。 即使關稅無法完全取消,透過談判將稅率降低至較低水平,也能有效緩解市場壓力。 白宮官員也曾暗示,可能會透過降低部分關稅或避免疊加關稅來減輕貿易戰的影響,這都顯示出關稅戰有緩和的跡象。 甚至有報導指出,中國已免除部分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
再者,市場對政策變化的敏感性也意味著一旦政策風向轉變,市場情緒可能迅速改善。例如,當美國宣布對部分進口商品實施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時,市場情緒立即出現強烈反彈,顯示投資者對政策緩和的樂觀態度。 儘管這種暫停是短期性質,但足以降低部分系統性風險,讓市場預期出現轉變。
混亂中的投資哲學:應變與機遇
高盛的預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在關稅帶來的混亂中,如何應對並尋找機遇?
首先, 風險意識不可或缺。儘管高盛預期市場會平靜下來,但這並不代表風險消失。政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全球經濟增長仍面臨挑戰。 投資者需要對潛在的政策變化、經濟數據波動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保持警惕。
其次, 尋找結構性變化中的機遇。貿易戰可能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部分產業和地區可能因此受益。 例如,供應鏈的區域化和在地化可能為某些製造業和物流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同時,如果中概股面臨退市風險,可能促使這些企業回流香港或內地上市,這也可能為相關市場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第三, 關注政策走向的蛛絲馬跡。高盛認為政策最終將趨於明朗,因此密切關注各國的貿易談判進展、政策聲明以及相關經濟數據至關重要。這些資訊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判斷政策走向,並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平靜前的漣漪:仍需審慎前行
雖然高盛預期關稅混亂後金融市場將平靜下來,但通往平靜的道路可能並不平坦。在政策明朗化之前,市場可能仍會經歷波動。高盛也警告,政策不確定性處於高位,而消費者和企業信心處於低位,預期美國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的概率仍然存在。 此外,如果關稅再次啟動,可能再度引發通膨壓力、消費放緩與企業信心下滑的雙重壓力。
因此,投資者在期待市場平靜的同時,仍需保持審慎。這意味著:
結語
高盛對關稅混亂後金融市場將平靜下來的預期,為我們帶來了一絲曙光。這份預期建立在對市場韌性、政策演變以及企業適應能力的信心之上。然而,通往平靜的道路充滿變數,投資者仍需保持警惕,運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風雨中穩健前行,最終迎接市場的寧靜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