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貿易戰暫不影響美中信用評級

全球經濟的潮汐變幻,總牽動著每一個市場的神經。而當兩大經濟巨頭——美國與中國,在貿易領域掀起波瀾,其影響更是全球矚目。信用評級,作為衡量一國償債能力的晴雨表,此刻自然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然而,標普全球的最新觀點,卻在短期內為這場貿易風暴帶來了一絲喘息的空間。

貿易戰火下的評級展望:短暫的寧靜?

標普全球首席主權分析師的分析指出,至少在短期內,貿易戰不太可能直接衝擊美國和中國的信用評級。這份評估,或許讓許多擔憂情緒稍有緩解,但也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考:為何這兩大經濟體能在貿易摩擦中保持相對穩定?以及,這種「短期不受影響」的判斷,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美國總統宣布對全球商品加徵關稅的前幾天,標普全球重申了對美國「AA+」主權信用評級的「穩定」展望。 這份評級考量了美國政府近乎100%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債務水平以及6%-7%的財政赤字,同時也承認了特朗普貿易政策和其他政策帶來的顯著不確定性。 換句話說,美國的信用評級本身存在一定的壓力點,但在標普看來,貿易戰的直接影響暫時還不足以觸發評級的變動。

對於中國,儘管貿易戰帶來了經濟壓力,促使市場關注其是否會加大刺激力度,但標普全球評級中國首席分析師認為,相較於關稅的直接衝擊,中國依賴大規模信貸刺激經濟增長的做法,對信用評級的影響可能更大。 這表明,評級機構對於中國的擔憂,更多地來自於其內部的經濟結構問題和刺激政策可能帶來的長期風險,而非單純的貿易摩擦。

誰是真正受傷的?脆弱國家的困境

標普的分析明確指出,貿易戰的影響更有可能集中在較貧窮的國家和那些已經受到降級警告的國家。 這些國家往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高,且缺乏應對外部衝擊的緩衝能力。一旦全球貿易流量因關稅壁壘而減少,或主要經濟體的需求下降,這些國家的出口將首當其衝,進而影響其財政收入和償債能力。

貿易在不同國家的經濟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例如,出口佔墨西哥GDP的36%,越南高達87%,而中國僅為19%,巴西為18%。 這意味著對出口依賴度越高的國家,越容易受到關稅措施的直接衝擊。 同時,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程度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越南雖然出口佔GDP比重很高,但對美國的出口僅佔其總出口的28%,而墨西哥和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則高達約80%。 市場多元化程度較高的國家,更能分散貿易風險。

表面平靜下的暗流:潛在的風險傳導

雖然標普認為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影響美中兩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但這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報告也提及,市場波動的持續以及更為嚴格的融資條件,將加劇流動性壓力,對亞太地區的信用環境不利。 這是因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會引起避險情緒,導致貸款方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融資途徑也變得更為緊縮。 這種「風險資產重新定價」的過程,可能加劇市場波動,限制資本籌集,進而對企業和國家的信用狀況產生間接影響。

此外,標普更擔憂的是貿易戰可能帶來的間接影響,例如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下跌。許多國家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獲取收入,價格的劇烈波動對這些國家的信用評級影響更大。 如果貿易戰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甚至衰退,大宗商品需求將會減少,價格也可能隨之下跌,這將對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造成沉重打擊。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投資人對美國和中國信用評級的預期。儘管標普尚未下調評級,但其使用信用違約掉期市場數據建立的模型顯示,投資人目前預計美國信用評級將被下調五個級別,中國的A+信用評級將被下調三個級別。 這種市場預期雖然不等同於實際評級,但反映了投資人對未來風險的擔憂,也可能影響市場融資成本和資本流動。

跳出貿易戰的框架:更廣泛的宏觀因素

將視角從貿易戰本身拉開,我們會發現,決定一個國家信用評級的因素遠不止於此。正如標普在分析美國信用評級時提到的,政府債務水平和財政赤字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對於中國,大規模信貸刺激帶來的潛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這些內部的宏觀經濟因素,與外部的貿易環境相互交織,共同影響著國家的信用健康狀況。

此外,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也處於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對全球主權國家構成最大的潛在威脅。 貿易戰只是全球複雜地緣政治格局中的一個面向,各種風險因素相互疊加,使得未來的經濟和信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

總結:短期無憂,長期仍需警惕

標普對中美兩國信用評級短期內不受貿易戰影響的判斷,可以說是一種相對樂觀的評估。這或許得益於兩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較強的內需緩衝能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貿易戰的影響可以被完全忽略。 貿易緊張關係正在打擊全球經濟增長和信心,加劇市場波動,並對依賴貿易和缺乏多元化的國家構成更直接的威脅。

對於美國和中國自身而言,雖然短期評級無憂,但長期來看,貿易戰的持續、內部結構性問題以及其他潛在的宏觀風險,都可能對其信用狀況產生影響。 市場對未來評級下調的預期,也提醒我們不能低估潛在的風險。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各國都需要密切關注宏觀經濟走向,加強風險管理,並尋求更具韌性的發展路徑,才能在全球經濟的潮汐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