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上海考察 強調科技創新
浦江春潮湧,創新浪花飛。當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正肩負著一項全新的歷史使命——加速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這不僅是時代的召喚,更是國家戰略的重大布局。
潮起東方:上海的科技創新脈搏
上海,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從昔日的灘涂一躍成為現代化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如今,科技創新成為驅動這座城市發展的新引擎。翻開上海的科技創新篇章,我們看到的是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張江科學城的蓬勃發展,集聚了眾多國家級的科研機構和高科技企業,被譽為中國的「藥谷」和「矽谷」。各類專業孵化和加速平台應運而生,為創業者提供了沃土。這座城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優勢,吸引著全球的科技人才和創新資源。
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擘畫新藍圖
在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上海考察,為這座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他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必須搶抓機遇,服務國家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最終目標是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這不僅是對上海的肯定,更是對上海未來發展寄予厚望。
人工智能:引領未來的關鍵賽道
總書記此次考察的重點之一是人工智能產業。他來到位於徐匯區的「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這是一個專門為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提供孵化和加速服務的平台,已經匯聚了百餘家企業。在這裡,總書記詳細了解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情況,察看了重點孵化企業的產品展示,並聽取了技術研發和企業經營的介紹。
他對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進展表示肯定,並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迭代,迎來爆發式發展。他強調,上海要總結經驗,加大探索力度,力爭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方面走在前列,形成示範效應。這番話語重心長,點出了人工智能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上海在這場競爭中應扮演的角色。
年輕的力量:創新的希望所在
在「模速空間」,總書記還與青年創新人才進行了深入交流。他親切地說,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他鼓勵年輕人懷抱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將個人奮鬥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貢獻青春力量. 這一番話,不僅是對青年人才的肯定與期許,更點燃了年輕一代投身科技創新的熱情。
他還親身體驗了智能眼鏡、智能兒童玩具等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對我國豐富的數據資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巨大的市場空間表示讚賞,認為這些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他強調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
全過程創新:築牢發展的基石
上海要建成科技創新高地,需要的不僅是單點突破,更是「全過程創新」的理念貫穿始終。正如熊彼特所言,「無論你把多少輛馬車連續相加,也帶不來一輛火車」,只有顛覆性的創新才能帶來突破式的發展。這意味著要從基礎研究到技術轉化,從產業孵化到市場應用,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鬆懈。
「全過程創新」需要「風險共擔」的精神。科技創新本身就是高風險的活動,越是具有突破意義的創新,風險往往越高。科學家需要敢於挑戰最前沿的難題,企業家需要有闖入核心領域的勇氣,政府則需要承擔起組織者和推動者的角色,有效整合各類創新要素,並承擔基礎投入和維護創新秩序的風險。只有創新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勇於承擔風險、敢於試錯,才能真正激發出創新的內生動力。
上海的責任與機遇:服務國家戰略
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不僅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下,特別是在某些國家發動關稅戰、技術戰,企圖遏制中國發展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支撐. 上海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擁有深厚的科研基礎和國際聯繫網絡,理應發揮自身優勢,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加大布局,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也被賦予了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任. 上海的經驗對於香港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香港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和國際化平台,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等領域,與內地城市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為國家的科技創新事業添磚加瓦.
展望未來:邁向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的此次上海考察,為上海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上海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加速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需要持續的投入、開放的姿態、以及勇於探索的精神。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的征程。隨著各項政策的深入實施,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創新生態的持續完善,上海必將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未來的上海,不僅是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更將是引領全球科技潮流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