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怒轟鮑威爾:聯儲局失職

一場罕見的公開對峙:當白宮槓上聯準會

想像一下,當一國的最高行政首長,用最直接、甚至帶點輕蔑的口吻,公開點名抨擊負責掌管國家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總裁。這不是肥皂劇的情節,而是在國際財經舞台上真實上演的一幕。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與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鮑威爾之間的關係,可說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的現代財經史詩。當特朗普再次拋出批評,稱「聯儲局那個人」沒有真正做好工作時,這句話不僅僅是政治口水,更是對維持經濟穩定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的一次嚴峻挑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衝突?這背後牽涉到對經濟目標的不同理解、對政策工具的不同看法,以及更深層次的,關於權力與獨立性之間的拉扯。聯準會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其核心職責是通過調整利率和管理貨幣供給,來實現最大化就業和穩定物價這兩大目標。這是一個技術性極強、需要長期視野的任務。然而,總統的任期是有限的,他們更傾向於追求能立竿見影、有利於連任的經濟表現。當這兩種不同的時間框架和目標導向發生碰撞時,摩擦似乎在所難免。

聯準會主席的獨立地位:穩定經濟的基石

在探討這場衝突之前,我們必須理解聯準會主席的獨特地位。不同於內閣成員,聯準會主席並非總統可以隨意任命或解僱的。他們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批准,任期四年,而理事的任期更是長達十四年,這種設計的初衷,正是為了確保聯準會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能夠擺脫短期的政治壓力,專注於長期的經濟健康。想像一下,如果聯準會的決策總是受到政治考量而非經濟數據驅動,那麼通膨可能失控,經濟泡沫可能累積,最終對整個國家造成嚴重傷害。因此,聯準會的獨立性被視為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基石。

鮑威爾上任初期,其實是特朗普提名的。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當聯準會開始或繼續升息時,特朗普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他認為聯準會的升息政策過於激進,拖慢了經濟增長,影響了他任內的經濟成就。他頻繁地在公開場合、社交媒體上批評鮑威爾,用詞從最初的「失望」逐漸升級為「敵人」,甚至質疑鮑威爾的智商。這與歷任美國總統普遍尊重聯準會獨立性的傳統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個人」沒做好工作:利率爭議的核心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批評,很大程度上聚焦在利率政策上。在他看來,較低的利率是刺激經濟增長、股市上漲的靈丹妙藥。他公開呼籲聯準會大幅降息,甚至效仿歐洲和日本實行負利率。然而,聯準會的決策過程 far more complex。他們需要考量一系列經濟指標,包括通膨率、失業率、工資增長、消費者支出、企業投資等等,並預測這些因素未來的走向。升息可能是為了抑制潛在的通膨風險,避免經濟過熱;降息則可能是在經濟放緩或面臨衰退風險時提供支持。這是一個平衡的藝術,需要精準的判斷。

當特朗普說「聯儲局那個人」沒做好工作時,他顯然是從一個注重短期經濟刺激和資產市場表現的角度出發。他可能認為,鮑威爾沒有充分利用貨幣政策來「幫助」他實現更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或是讓股市漲得更高。但對於聯準會而言,他們的「工作」是維護物價穩定和最大化可持續的就業,這有時意味著必須做出不受政治歡迎的決定,例如在經濟表現強勁時升息,以防止通膨失控。這種根本性的分歧,是導致衝突不斷升級的根源。

公開抨擊的漣漪效應:市場與信心的考驗

總統對聯準會的公開抨擊,絕非茶餘飯後的談資那樣簡單。它會在多個層面引發連鎖反應。首先,它可能動搖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的信心。金融市場高度依賴於對政策可預測性的判斷,如果投資者認為聯準會的決策可能受到政治干預,那麼市場波動性將會增加,風險溢價可能上升,這反過來又會影響到企業融資和整體經濟活動。

其次,這種持續的壓力可能對聯準會內部產生影響。儘管聯準會官員們都強調其決策基於數據而非政治,但長時間的公開批評無疑會給他們帶來額外的壓力。這種壓力是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決策過程?這是外界持續關注和擔憂的問題。中央銀行家需要在巨大的壓力下堅守其專業判斷,這本身就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再者,總統對獨立機構的頻繁攻擊,可能會削弱公眾對這些機構的信任。在一個健康運作的民主社會中,獨立的機構扮演著重要的制衡角色。如果公眾開始懷疑這些機構的專業性和獨立性,那麼整個治理體系都會受到侵蝕。

鮑威爾的應對:堅守專業與謹慎表態

面對來自白宮的強大壓力,鮑威爾及聯準會的應對方式通常是保持專業、強調數據依賴,並謹慎地避免捲入政治爭論。鮑威爾在公開場合多次重申,聯準會的決策不受政治考量影響,他們專注於履行國會賦予的雙重使命。這種堅定的立場,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抗政治壓力的盾牌,也是維護聯準會公信力的關鍵。

然而,這種情況也暴露出一個固有的張力:聯準會雖然在決策上獨立,但其領導層和理事會成員最終是由政治過程產生的。這種設計確保了中央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對民意負責,但也為政治壓力提供了潛在的切入點。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聯準會領導者需要長期面對的挑戰。

超越個案:理解政治與財經的微妙互動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批評,可以視為政治權力試圖影響專業決策的一個經典案例。這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恩怨,更是兩種不同邏輯的衝突:政治邏輯追求短期目標和民意支持,而中央銀行邏輯追求長期穩定和專業判斷。

這次事件提醒我們,儘管現代經濟體高度複雜,需要由專業人士管理的獨立機構來執行貨幣政策,但這些機構並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它們與政治體系緊密相連,其獨立性需要持續地維護和捍衛。每一次來自政治層面的公開質疑或壓力,都是對這種獨立性的一次考驗。

結論:獨立性的脆弱與重要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再次抨擊,是美國近代史上總統與聯準會之間關係最緊張時期的縮影。這句話——「那個人」沒真正做好工作——雖然簡短,卻充滿了對聯準會主席專業判斷的否定和對其獨立地位的挑戰。

這場風波深刻地揭示了中央銀行獨立性的脆弱性。它不是一個自然而然存在的狀態,而是需要制度保障、文化尊重以及領導者堅守原則才能維持的。當這種獨立性受到公開且持續的攻擊時,不僅是聯準會本身,整個國家的經濟穩定和金融市場的健康都會面臨風險。

從長遠來看,確保聯準會能夠在不受政治干擾的情況下履行其職責,對於維護經濟的長期健康至關重要。這需要政治領導人理解並尊重中央銀行的角色,也需要聯準會自身保持高度的專業性和透明度,以贏得公眾和市場的信任。特朗普與鮑威爾之間的這段插曲,將作為一個重要的案例,提醒我們在政治與財經交織的複雜世界裡,維護獨立機構的重要性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