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中國擬豁免125%關稅商品清單

近期有報導指出,為減緩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中國據報已制定一份可豁免125%對美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並正以不公開的方式通知相關企業。 此舉被視為北京在對外保持強硬立場的同時,於內部採取更為靈活務實的策略。

貿易戰下的波瀾與暗湧

中美貿易戰自開啟以來,雙方互徵高額關稅,對全球經濟造成顯著影響。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的平均關稅稅率大幅提升,相對應地,中國也提高了對美國商品的關稅稅率。 儘管公開層面仍是針鋒相對,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下,雙方似乎都在尋找緩解壓力的出口。中國此番據報制定的豁免清單,正是這股暗流湧動中的一個訊號。

低調的「白名單」:誰在其中?

這份據報存在的「白名單」具體涵蓋哪些商品,目前尚未完全公開。 不過,已有消息透露,部分進口商品如特定藥品、晶片以及飛機引擎等已獲得關稅豁免。 近期更有報導指出,美國進口的乙烷產品也被納入豁免範圍,這主要由於美國是中國乙烷的唯一供應來源,對石化產業至關重要。

相較於以往公開宣布豁免批次的方式,這次中國選擇低調進行,私下通知相關企業。 企業被要求私下與政府部門溝通,以確認其進口商品是否符合豁免資格。 這種做法可能旨在避免引起過多關注,同時也能更精準地了解關稅對國內企業的具體影響。

經濟壓力下的務實選擇

中國之所以採取這種務實的做法,很可能與當前的經濟壓力有關。 貿易戰的持續對中國國內企業造成衝擊,尤其對於那些高度依賴美國進口關鍵商品或技術的產業,高額關稅無疑增加了其營運成本和不確定性。 豁免部分商品的關稅,可以減輕這些企業的負擔,維持產業鏈的穩定運行。

此外,中國政府也在積極透過調查,了解貿易戰對企業造成的實際影響。 這種數據收集和評估工作,將有助於政府更準確地制定應對策略,確保經濟安全。

未來的展望:緩解還是僵持?

中國據報制定豁免清單的行動,雖然是低調進行,但其背後釋放的信號不容忽視。這或許意味著北京在尋求一種平衡:既要展現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也要避免貿易戰對國內經濟造成過度傷害。

美國方面,儘管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政策仍在執行,但也曾多次對特定商品給予豁免。 這顯示,在貿易摩擦中,雙方都可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未來中美貿易關係走向如何,這份「白名單」的範圍是否會進一步擴大,都將持續受到關注。貿易戰的波瀾尚未平息,但其中的暗流正悄悄改變著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