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寒流下的自保戰:當酒樓遇上無薪假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經濟波動彷彿海上的湧浪,一波又一波地衝擊著各行各業。即便是承載著港人溫情與回憶的傳統酒樓,也難以獨善其身。近日,一則關於葵芳龍寶酒家員工將於五月起每月放三天無薪假的消息,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這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艱難決策,更是香港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個縮影。
無薪假,這個聽起來冰冷的詞彙,背後是企業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採取的「自保戰」。龍寶酒家董事局在給員工的通告中,坦率地道出了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四大困境:中美關稅戰的衝擊、全港經濟衰退、樓價暴跌引致的人心惶惶,以及港人北上消費的熱潮。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勁的寒流,讓餐飲業首當其衝。
經濟困境下的多重挑戰
龍寶酒家董事局提及的「中美關稅戰」,並非空穴來風。中美貿易摩擦自2018年起就已對香港經濟產生影響。雖然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衝,但仍難避免「池魚之殃」。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影響了內地經香港轉口至美國的貨值,這部分貿易額不容小覷。 同時,內地經濟受到關稅戰影響,企業盈利前景轉差,也間接波及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佔香港股市市值三分之二的內地企業表現波動,自然會對香港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香港經濟本身也面臨衰退壓力。除了外部的貿易戰,內部因素同樣不容忽視。樓價下跌影響市民消費意願,資產縮水令人們捂緊錢包。此外,港人「北上消費」成為新趨勢,深圳等地的物價優勢吸引大量港人前往消費,進一步分薄了本地餐飲及零售業的生意。 龍寶酒家在通告中特別提到,每逢週末及假期,主要生意來源更是被北上消費「重重抹煞」,可見這一趨勢對本地餐飲業的衝擊有多大。
飲食業的艱難時刻
龍寶酒家將面臨的困境描述為「飲食業進入最艱難時刻」,這與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的說法略有不同,會長認為業界確實面臨困難,但尚未達到結業潮的地步。 然而,龍寶酒家內部已經感受到了切膚之痛。葵芳總店的員工對無薪假一事並未正面回應,只表示「未知阿,你睇到(張通告)寫咩就係咩」,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無奈和 incertidumbre。 酒樓在平日下午的食客稀少,儘管午市時段顧客較多,但整體人流相較以往可能已有下滑。
無薪假,變相是員工減薪一成。 對於基層員工而言,這直接影響他們的收入和生活。然而,董事局強調這是為了「保住各位員工飯碗」的無奈決定,希望員工能夠「攜手共渡此最艱難、逆境求存」的時期。 這反映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和員工都在努力尋找平衡,共同應對挑戰。
尋找出路:多元應變與策略調整
面對多重困境,香港企業,特別是餐飲業,需要積極尋找出路。首先,企業需要評估中美貿易戰對自身業務的具體影響,並考慮市場多元化,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對於餐飲業而言,雖然不像製造業那樣直接受到關稅影響,但整體經濟環境的惡化,消費力的下降,都間接影響了他們的生意。
其次,企業需要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龍寶酒家實施無薪假正是節流的一種方式。此外,思考如何提升服務質量,創新菜品,增強自身吸引力,以應對港人北上消費帶來的競爭,也是重要的應對策略。例如,可以考慮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本地優惠,或與其他本地商戶合作,形成協同效應。
最後,政府和相關行業協會的支持也至關重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研究增加貸款額或延長擔保期等措施,可以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 行業協會也可以組織交流,分享經驗,共同探討應對策略。
未來展望與共渡時艱
龍寶酒家的無薪假事件,再次提醒我們香港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中美貿易戰、全球經濟下行、本地消費模式改變等多重因素疊加,讓各行各業都感受到了壓力。然而,香港經濟具有高度外向型特點,雖然容易受到外部衝擊,但也具有靈活應變的能力。
過去的經驗表明,香港經濟在經歷波動後都能逐步恢復。 現在,關鍵在於企業、員工和政府能否同心協力,共渡難關。企業在努力自救的同時,也應盡可能照顧員工利益;員工理解企業困境的同時,也積極配合應變措施;政府則應提供適當的支持,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
雖然前路充滿挑戰,但只要各方能夠保持信心,積極應變,相信香港經濟終能走出低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龍寶酒家的這場「自保戰」,是香港許多企業正在經歷的縮影,也是我們共同面對的經濟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