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重組美國業務 押注AI
時尚巨頭的變革:希音在美國業務重組的策略思考
近年來,全球快時尚產業風起雲湧,而中國的時尚服飾巨頭希音(SHEIN)無疑是這場浪潮中的佼佼者。然而,即便是如此成功的企業,在全球瞬息萬變的經濟與政治環境下,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最近傳出希音正考慮重組其美國業務的消息,這不僅是公司內部策略調整的體現,更折射出當前國際貿易局勢對全球企業營運帶來的深刻影響。
緣起:挑戰下的策略轉向
希音考慮重組美國業務的消息,核心原因直指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可能加徵的關稅。 過去,希音很大程度上受惠於美國的「小額免稅」(de minimis)政策,這使得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可以免除標準的海關程序和關稅,為其直接從中國倉庫發貨至美國消費者提供了成本優勢。 然而,隨著這項政策可能終止,以及額外關稅的威脅,希音賴以成功的低成本模式將面臨巨大壓力。 據報導,美國業務約佔希音年收入38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背景下,重組美國業務成為希音不得不審慎考慮的選項,以降低關稅帶來的衝擊,並確保其在關鍵市場的競爭力。
策略一:供應鏈的「中國以外」轉移
為了應對潛在的關稅壓力,希音正在考慮的一個主要方案是將銷往美國市場的產品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國家。 越南已成為其重要的替代選擇,因其擁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成熟的服裝製造業基礎,以及可能受益的自由貿易協定。 據悉,希音甚至向願意將生產轉移至越南的中國供應商提供更高的採購價格和更大的訂單量,以 incentivizing 生產基地的轉移。 這種「中國以外」(China Plus One)的供應鏈策略,是許多全球企業在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時採取的普遍做法,旨在降低對單一國家生產的依賴。 然而,供應鏈的重組並非易事,涉及海關合規、供應商的重新適應等短期複雜性,同時新的生產地也可能帶來自身的貿易和勞動方面的考量。
策略二:IPO規劃的變數與考量
希音的重組考量也與其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緊密相連。 儘管此前有報導稱希音已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批准在倫敦上市,但美國潛在的關稅風險無疑為其IPO前景蒙上陰影。 市場對希音的估值也面臨壓力,有報導指出其估值已從高位大幅下降。 在美國市場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重組業務可能是為了向投資者展示其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從而確保IPO的順利進行並爭取更好的估值。 不過,美國業務重組的決定尚未在希音董事會層級做出最終定論。
快時尚產業的挑戰與未來
希音面臨的困境,也折射出整個快時尚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遭遇的挑戰。 除了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壁壘,快時尚模式本身也因其對環境和勞工權益的影響而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和批評。 過度生產和消費導致大量的紡織品廢棄物和資源消耗,而追求低成本則可能引發勞工剝削的爭議。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監管機構開始關注「可持續時尚」,這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碳排放、解決生產過剩、減少污染和廢物,並確保工人的公平待遇。 這些趨勢對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和低成本生產的快時尚品牌提出了轉型要求,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結語:變革中的機遇與挑戰
希音考慮重組美國業務,是其在全球複雜環境下謀求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這場變革不僅關乎其應對關稅壓力和IPO的規劃,更與整個快時尚產業的未來息息相關。 如何在保持成本競爭力的同時,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滿足日益增長的永續發展要求、並應對各國監管的趨嚴,將是希音乃至所有快時尚品牌必須深思的問題。 在這場變革浪潮中,唯有不斷調整策略、提升韌性、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企業,才能在全球市場中持續前行,找到新的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