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萎縮 道指暴跌400點
經濟逆風來襲:美國首季GDP意外萎縮,道指應聲下挫的深度解析
全球經濟舞台上,美國經濟數據向來是牽動市場神經的關鍵指標。當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意外呈現萎縮,不僅為美國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更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金融市場引發顯著震盪,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道指)的應聲大跌,更是直接反映了市場的恐慌與不安。
第一季的驚愕:經濟數據的真實面貌
根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初步數據,美國2025年第一季度的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意外收縮了0.3%。這不僅是自2022年以來美國經濟首次出現萎縮,其跌幅也超過了市場原先預期的0.2%,與前一季度2.4%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更遠低於前兩年約3%的平均增速,無疑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震撼。
這份數據的出爐,正值美國總統的執政百日之際,也讓外界對於其經濟政策的有效性產生質疑。在經濟數據公布後,美股三大股指期貨應聲擴大跌幅,納指期貨、標普500指數期貨和道指期貨均出現下跌。 股市開盤後,美股更是普遍下挫,道指一度重挫接近800點,失守4萬點關口,超過九成的成分股都呈現跌勢。
深入探究:經濟萎縮的幕後推手
造成首季經濟萎縮的原因複雜,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指向了淨出口的顯著拖累。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報告,淨出口削去了GDP近5個百分點,這是歷來最大的幅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為了趕在預期中的關稅上調前大量囤積進口商品,導致進口額大幅飆升41.3%,創下近五年來的最大增幅。 然而,由於這些商品並非在美國本土生產,根據GDP的計算方式,進口增加會從GDP中扣除,因此對整體經濟增長造成了負面影響。相比之下,美國的出口在同一時期僅微幅增長1.8%。
除了進口激增外,消費者支出增長放緩也是拖累經濟的因素之一。 雖然個人消費支出仍然保持溫和增長,但在第一季度的增幅由去年第四季度的4%放緩至1.8%,創下2023年年中以來的最低增速,這顯示出一定程度的消費者信心疲軟。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整體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企業設備支出卻成為報告中的亮點,按年率計算增長了22.5%。 此外,聯儲局重視的通脹指標——核心個人消費開支平減指數(Core PCE)首季按季升幅加快至3.5%,高過預期的3.1%,這也顯示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
首季GDP數據的意外萎縮,加上同期公布的就業數據較預期疲弱(美國4月私人市場新增職位大幅降至6.2萬個,遠低於預期的11.5萬個),共同引發了市場對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股市場遭受拋售,道指一度出現大幅下跌。 特斯拉、Meta、英偉達等科技股以及其他個別公司如超微電腦、Snap和星巴克等,也因業績表現或指引不如預期而股價下跌。
市場對於關稅政策的擔憂也進一步加劇。一些分析認為,此次經濟萎縮正是關稅政策帶來連鎖反應的初步體現。 關稅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難以評估對自身供應鏈的影響,並可能推高企業和家庭的成本,對經濟造成進一步壓力。 儘管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異常規模的非貨幣性黃金進口也佔了進口激增的一部分原因,不應過度解讀GDP數據,但大多數分析人士仍強調,這並不能掩蓋關稅不確定性帶來的經濟壓力。
面對經濟數據的下滑,一些聲音將此歸咎於前任政府留下的「不利影響」,並堅稱關稅措施需要時間才能發揮正面效果,未來經濟將會繁榮發展。 然而,市場分析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未來趨勢仍存在走弱的可能。 高盛集團和德意志銀行等機構紛紛上調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預測,華爾街普遍擔心關稅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絆腳石。 聯準會也下調了國內生產毛額的增長預期,並指出不斷變化的政策已成為預測的挑戰。
結語:風雨欲來的警示
美國首季經濟的意外萎縮,無疑是給全球經濟敲響了一記警鐘。這份數據不僅揭示了當前經濟面臨的挑戰,更凸顯了貿易政策對經濟走向的深遠影響。市場的劇烈反應,是投資者對不確定性感到恐慌的直接體現。未來,美國經濟能否擺脫困境,實現預期的繁榮,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的調整以及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在風雨欲來的氛圍中,各方都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後續數據,並為可能的經濟波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