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美貿易施壓 日銀陷兩難

全球經濟的風向,從來都不是單一力量所能主導。當世界兩大經濟體在貿易場上角力,其產生的震盪,往往會透過錯綜複雜的金融與經濟渠道,傳導至每一個角落。日本,這個高度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體,正處於這場風暴的邊緣,而其中央銀行——日本銀行(BOJ),也因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棘手局面。野村證券的觀察,恰恰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一困境的本質。

貿易逆風下的全球棋局

想像一下,全球貿易是一張巨大的蜘蛛網,各國經濟體都緊密相連。當某一個關鍵節點——比如像美國這樣體量的經濟體——開始調整其貿易政策,拉緊或改變線的張力時,整個網都會隨之顫動。美國近年來奉行的「美國優先」貿易立場,透過關稅、談判與不確定性,在全球範圍內製造了新的貿易壁壘和結構性變化。

這股貿易逆風,首先直接影響到像日本這樣的主要出口國。當輸往美國的商品面臨更高關稅,或者全球供應鏈因擔憂貿易戰升級而重組,日本企業的出口訂單、生產計畫以及海外投資都會受到衝擊。這不僅直接影響企業盈利,也會抑制國內的投資與僱用,進而可能拖累整體經濟增長。

更深層的影響在於不確定性。企業不確定未來的貿易環境會如何演變,這種觀望情緒會導致投資決策的延遲,甚至取消。這種瀰漫的悲觀或審慎氛圍,對於一個長期尋求擺脫通縮、重振經濟活力的國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野村的分析,正是看到了這股外部衝擊對日本經濟內部動力的潛在破壞力。

困鎖通縮:日本央行的漫長戰役

理解日本央行當前的困境,必須回顧其過去二十多年的歷程。自從資產泡沫破裂以來,日本經濟便陷入了長期的通縮泥淖。物價持續下跌或停滯,消費者傾向於延後消費,企業不願投資,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日本央行為此使出了渾身解數,從零利率、量化寬鬆(QE)、負利率,到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其貨幣政策之寬鬆程度可謂全球之最。

日本央行的核心目標是實現2%的通膨目標,以期打破通縮預期,重啟經濟活力。然而,儘管釋放了天量的流動性,這個目標卻始終難以企及。結構性的問題,如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市場僵化以及企業儲蓄過多等,都限制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應。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匯率變動顯得尤為敏感。日圓作為國際主要貨幣,其幣值的變動對日本經濟有著直接且重大的影響。日圓貶值通常有利於出口,推升進口商品價格,理論上有助於對抗通縮;而日圓升值則會損害出口競爭力,壓低進口價格,加劇通縮壓力。日本央行雖然不直接干預匯率,但其貨幣政策立場,以及經濟基本面與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會間接影響日圓走勢。

貿易壓力下的貨幣兩難:野村的洞見

野村證券指出,美國的貿易立場正是讓日本央行感到「棘手」的關鍵所在。這種棘手性體現在多個層面:

首先,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導致日圓成為「避險貨幣」。在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或風險事件時,投資者往往會湧向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資產,其中就包括日圓。這會導致日圓升值。對於日本央行來說,這是一個不樂見的局面。因為在努力擺脫通縮的背景下,日圓升值會進一步壓低進口物價,使得實現2%通膨目標變得更加困難;同時,強勢日圓也會削弱日本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損害出口企業的盈利,進而影響國內經濟增長,這與央行希望通過寬鬆政策刺激經濟的初衷背道而馳。

其次,美國的貿易政策,特別是其對匯率失衡的關切(儘管矛頭主要指向其他國家,但其姿態會讓所有主要貿易夥伴警惕),可能會限制日本央行利用匯率來輔助其通膨目標的空間。如果美國對日本的匯率政策表示關切,日本央行在維持極度寬鬆政策時可能會有所顧慮,擔心被指責為以匯率貶值換取出口優勢,儘管這並非其主要目的。這種潛在的外部壓力,使得日本央行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時,必須更加謹慎地權衡。

再者,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日本央行難以判斷經濟前景。如果外部需求因貿易戰而下滑,日本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將會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可能需要考慮進一步寬鬆。然而,其政策工具箱已經接近極限,進一步量化寬鬆的效果可能遞減,甚至帶來新的副作用(如金融市場扭曲、金融機構盈利壓力等)。同時,持續的超寬鬆政策也可能引發關於其可持續性的擔憂。這種前瞻性的不確定性,使得日本央行在是否調整政策、何時調整方面陷入兩難。

夾縫中求生存:日本央行的應對之道?

面對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外部衝擊和內在困境,日本央行的選擇空間顯得捉襟見肘。他們似乎被夾在幾個目標之間:維持寬鬆以對抗通縮和刺激經濟,同時又面臨日圓升值壓力;希望經濟復甦能達到足夠強度以考慮政策正常化,但外部不確定性又隨時可能打斷這一進程;還需要考慮潛在的外部對其匯率政策的審視。

理論上,日本央行可以選擇:

  • 繼續維持現狀: 保持超寬鬆政策不變,希望經濟能緩慢走出困境,並寄望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能緩解。這是最穩妥但也可能是最被動的選項。
  • 進一步寬鬆: 如果貿易衝擊嚴重拖累經濟,可能被迫進一步擴大資產購買或深化負利率。但如前所述,這效果存疑且副作用增加。
  • 試圖溝通與引導: 通過更清晰的政策溝通,管理市場預期,以減輕外部衝擊帶來的波動,尤其是在匯率方面。
  • 等待時機: 密切關注全球貿易局勢發展以及對日本經濟的實際影響,保持政策靈活性,在必要時再做反應。
  • 無論選擇哪條路,日本央行都必須小心翼翼地平衡各種力量。其政策制定不再僅僅是基於國內通膨和經濟增長狀況,更需要將變幻莫測的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風險納入考量。野村的提醒,正是要求市場和政策制定者認清,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深刻地影響到日本央行達成其國內目標的能力和策略。

    未來的航行:不確定海域中的央行羅盤

    野村證券的分析,不僅揭示了日本央行當前所處的尷尬境地,也折射出在全球化面臨逆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時代,各國央行所面臨的共同挑戰。貨幣政策從業者過去可能更側重於國內經濟數據和通膨預期,但在當下,他們必須成為複雜國際關係、貿易談判乃至地緣政治的觀察者和應對者。

    對於日本央行而言,未來的航行仍然充滿迷霧。美國貿易政策的演變、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日圓作為避險資產的走向,以及國內結構性改革的進展,都將影響其政策選擇與成效。野村的「棘手」論,提醒我們,在全球經濟這張緊密相連的網中,沒有哪個經濟體或其央行能夠獨善其身。日本央行需要智慧、耐心,以及對外部風險的高度警惕,才能在這片充滿不確定性的海域中,找到通往穩定和實現目標的航線。其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全球其他依賴貿易、努力平衡內外因素的央行們,共同需要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