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簽礦產協議 設基金助重建

礦藏下的盟約:美烏夥伴關係的新篇章

戰火下的經濟曙光

在戰火硝煙尚未散去的烏克蘭,一項與美國簽署的礦產協議,不僅僅是經濟合作,更被視為兩國戰略聯盟的深刻體現。這份協議,歷經數月艱難談判,如同在烏克蘭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種子,為其戰後重建與長期發展勾勒出新的藍圖。協議的核心在於建立一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藉由聯合開發烏克蘭豐富的天然資源,將收益注入此基金,用於國家的復甦。 烏克蘭官方證實,已與美國正式簽署礦產協議,藉由分享開採稀土等礦產的利潤,換取美烏共同建立協助烏克蘭重建的投資基金。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這項協議向俄方傳達美國將致力推動以烏克蘭長期自由為核心的和平進程。

協議的基石:共同投資與收益共享

這份經濟夥伴關係協議,重點在於聯合投資烏克蘭的礦產、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根據協議,美烏將成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允許其中半數收益投入此基金,用於戰後重建。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將保留對地下資源、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的全面控制權。這項協議明確指出,烏克蘭將把採礦許可銷售和特許權使用費投入共同基金,並保留注資權。

基金的資金來源將完全依賴於新許可證收入,涵蓋關鍵材料及石油天然氣領域的新項目。協議中包含了57種礦產資源,但清單僅適用於協議生效後新頒發的開採許可。協議同時強調,基金的收入和捐款在美國和烏克蘭均不徵稅,以確保投資者獲得最大收益。

重建之路:未來十年的收益規劃

協議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細節是,重建投資基金的前10年利潤將「全部再投資於烏克蘭經濟」,用於新的或重建計畫,而不會進行分配。在頭10年後,收益將分配給美烏雙方。烏克蘭第一副總理思維里登科指出,此協議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基金的利潤將全部用於烏克蘭的新計畫或重建。

戰略意涵:鞏固盟友關係與對俄訊息

這項協議不僅具有經濟價值,更承載著重要的戰略意涵。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強調,這項協議向俄羅斯政府傳遞清楚訊息,即川普政府將長期堅持以自由自主和繁榮的烏克蘭為核心的和平進程。協議文本也清楚確認了兩國的「長期戰略聯盟」,以及美國對烏克蘭「安全繁榮支持」的承諾。

此外,協議刪除了美方原先要求烏克蘭償還拜登政府時期軍援經費的措辭。烏克蘭總理什米哈爾表示,協議中沒有強制要求烏克蘭償還任何所謂「債務」的條文。這被視為美方在談判中的讓步,強調了雙方的平等合作關係。

談判的波折與突破

這份協議的簽署歷經數個月的艱難談判,期間不時產生爭議。最初的談判甚至因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發生爭執而告吹。烏克蘭原先希望以礦產協定換取美國提供安全保證,但遭到拒絕。最終簽署的協議並未納入烏方希望取得的美國安全保證。

然而,雙方最終化解分歧,達成共識。分析認為,川普與澤倫斯基在教宗方濟各喪禮前的密談,被視為協議達陣的關鍵。協議也允許烏克蘭未來可循協商途徑修正協議內容,以符合烏克蘭憲法並確保未來加入歐盟的核心權利。

未來的展望:挑戰與機遇並存

美烏礦產協議的簽署,為烏克蘭的戰後重建與經濟復甦帶來新的機遇。透過聯合投資與開發礦產資源,有望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流入,加速烏克蘭的經濟發展。同時,這也鞏固了美烏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向世界展示美國對烏克蘭長期支持的決心.

然而,協議的執行仍面臨挑戰。協議僅確立了基礎框架,諸多細節將寫入尚未準備就緒的「技術協議」中。此外,協議仍需兩國立法機構批准。烏克蘭如何平衡與美國的經濟合作與其加入歐盟的目標,也將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儘管如此,這份協議的簽署,無疑為飽受戰火蹂躪的烏克蘭帶來了一線曙光,開啟了其戰後重建與經濟重塑的新篇章。在礦產資源的基礎上建立的盟約,不僅是經濟利益的交換,更是對烏克蘭未來自由、主權與繁榮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