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選民調:阿爾巴內塞連任在望

澳洲大選前夕,各方勢力暗流湧動,民調數據如同一張張潮汐圖,描繪出變幻莫測的選情。目前看來,現任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領導的工黨,在最新的民意調查中取得了領先優勢,這使得他有機會成為過去二十一年來首位成功連任的澳洲總理。

選情膠著下的關鍵趨勢

從目前公布的民調數據來看,工黨的支持度約在五成二至五成三之間,而由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反對派聯盟支持度則約為四成七至四成八。這約五個百分點的差距,雖然看似不大,但在競爭激烈的澳洲大選中,足以左右最終的組閣權。分析指出,工黨有望在眾議院150個席位中取得76至85席,而76席是組建多數政府所需的最低席次。相對之下,聯盟黨的席位預計可能只有45至53席,這將是他們自1947年以來最差的選舉表現。

經濟壓力與生活成本成為選民最關心的議題

本次澳洲大選被視為一場「生活成本的選舉」。在經歷了疫情和通膨的雙重衝擊後,澳洲民眾對日益增長的生活開支感到擔憂,高樓價問題也讓許多家庭壓力倍增。兩大主要政黨都將重點放在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上。工黨承諾為1400萬人減稅,並提出了降低首次購房者首付比例至5%等措施,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反對黨聯盟則主張削減公共開支和政府規模,並希望能管控好經濟以降低通脹。

「川普效應」意外影響澳洲選情?

除了國內經濟因素,國際局勢也對澳洲選情產生了影響,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分析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包括澳洲在內的盟友加徵關稅,為澳洲選民帶來了不確定性,也對反對黨領袖達頓(Peter Dutton)的選情造成了衝擊。達頓在應對移民、氣候變化及裁減公務員等議題上的立場,被認為與特朗普有相似之處,這使得他的形象被部分澳洲民眾與在當地不受歡迎的特朗普聯想在一起。工黨也藉此攻擊對手採用「川普式」政策,成功催化了部分選票。學者分析指出,在面臨美國關稅威脅的背景下,阿爾巴內塞在競選中展現出的政策連貫性,有助於安撫民心,提升了他的連任機會。

氣候政策與能源議題的拉鋸

氣候變化與能源政策也是本次大選中兩黨爭論的焦點。工黨一直以來都較為重視氣候議題,阿爾巴內塞政府提高了澳洲的2030年減碳目標至43%,並支持2050年淨零排放。他們也積極爭取與太平洋國家共同主辦聯合國氣候大會。相對之下,反對黨聯盟批評工黨的減碳目標過於激進,但同意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只是認為應納入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氣等多種技術。聯盟黨甚至提出建造七座核電廠的計畫,與工黨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形成鮮明對比。這些議題在選民中引發了廣泛討論。

提前投票創歷史新高,選民對選舉的關注度高

本次澳洲大選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提前投票的選民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在全國1800萬名合格選民中,截至投票日前,已有近700萬至800萬人提前投票或郵寄選票。由於澳洲實行強制投票制度,無故缺席將面臨罰款,這也解釋了澳洲歷年來的高投票率。提前投票的高參與度,一方面反映了選民對本次選舉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也使得選情的最終走向更難預測。

華人選民的影響力逐漸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華人選民在本次澳洲大選中的影響力也逐漸受到關注。在一些關鍵的搖擺選區,華裔人口比例較高,他們的投票傾向對選舉結果可能產生重要影響。過去的選舉數據顯示,中澳關係的變化對華人選民的投票行為產生了一定影響。雖然有輿論認為爭取華人選票需要採取「親中」立場,但分析指出這可能是一種誤解,華人選民的考量因素更加多元。

結語:一場充滿變數的選舉

總體而言,本次澳洲大選在生活成本壓力、國際關稅影響、氣候政策分歧以及提前投票率創新高等多重因素交織下,呈現出複雜且充滿變數的局面。雖然民調顯示工黨和現任總理阿爾巴內塞有較大機會連任,但最終的選舉結果仍有待所有選票點算完畢才能塵埃落定。這場選舉不僅將決定澳洲未來三年的執政黨,也將對澳洲的國內政策走向和國際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阿爾巴內塞若成功連任,將是繼霍華德之後,二十多年來首位實現此目標的澳洲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