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洲站擠爆 港鐵應急捱轟
「迫爆」的警示:落馬洲站的網絡「塞車」與人潮洶湧
五一黃金周假期期間,福田口岸及港鐵落馬洲站迎來大量出入境旅客,導致車站出現「迫爆」情況,甚至發生網絡擠塞,影響旅客使用二維碼支付過閘。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對此表示高度關注,並已敦促港鐵加強應對措施,以確保旅客出行順暢安全。
旅客的無奈:排隊四小時與網絡崩潰的困境
在這次人潮高峰中,最直接的衝擊莫過於旅客的切身感受。 內地網民反映,在福田口岸(落馬洲支線)過關需時約四小時,現場人多到「水洩不通」,手機網絡甚至崩潰,無法購買車票或使用二維碼乘搭港鐵,導致大批旅客滯留在落馬洲站的入閘口。 這種長時間的等待和網絡中斷的窘境,無疑讓許多旅客感到崩潰和無奈。 有旅客形容過關過程是「太恐怖」,擔心發生踩踏事件。
網絡「塞車」的技術分析與應對
落馬洲站出現網絡擠塞的主要原因,在於大量乘客同時透過手機啟動車票二維碼乘車,導致車站的流動數據及免費Wi-Fi未能應付。 這就像是在一條原本寬敞的馬路上,突然湧入數倍於平時的車流量,自然會造成交通癱瘓。 港鐵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應對措施,包括聯絡電訊網絡供應商,提升手機流動網絡數據的處理能力,以及安排工程進一步提升落馬洲站Wi-Fi容量,目標是提升一倍。 資訊科技界人士指出,二維碼乘車需要實時生成並依賴穩定的網絡連接,因此提升網絡覆蓋和容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港鐵的多管齊下:疏導人潮與加強服務
除了技術層面的改進,港鐵也實施了多項措施來應對人潮壓力。 這些措施包括在車站人流密集時進行客流管理,例如在閘機前分流排隊,並暫停個別扶手電梯運作以控制人流速度。 在周五晚上的出境高峰時段,落馬洲站甚至一度間歇性地採取了免拍卡出閘的安排來疏導人流。 此外,港鐵還加派了人手協助乘客,並加強乘客資訊廣播,提醒旅客提前準備好二維碼,並遵從現場職員的指示。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將持續監察落馬洲站及各口岸情況,並與交通營辦商緊密聯繫,以便在旅客抵港及離港高峰期適時調整應對方案。
替代方案的再思考:實體卡與其他支付方式
這次網絡擠塞事件也引發了關於刷碼乘車便利性與穩定性的討論。 有內地網民認為,在網絡癱瘓時,實體卡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並推薦使用八達通。 八達通卡或其手機應用程式,即使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使用,這為旅客提供了另一種可靠的支付方式。 除了八達通和二維碼,旅客也可以考慮使用其他支付方式,例如「全國交通一卡通」,在支援的閘機上拍卡進出。 此外,九巴也在黃金周期間推出旅客日票優惠,為旅客提供更多元的出行選擇。 這次事件提醒我們,在追求便捷支付的同時,也應保留和推廣更多元的支付及乘車方式,以應對突發情況帶來的挑戰。
未來的展望:持續優化與跨部門協作
落馬洲站的這次經歷,為未來的旅遊高峰期應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持續提升車站的網絡容量和穩定性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應急機制。 這不僅需要港鐵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與電訊網絡供應商、其他交通營辦商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緊密協作。 透過數據共享、聯合演習和預案制定,才能在人潮來襲時,確保各個環節順暢運作,為旅客提供安全、高效、愉快的出行體驗。 這次「迫爆」事件是一次警示,也是一次契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並優化現有的交通及通關系統,以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