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落馬洲站擠爆 陳美寶促改善

人潮湧動下的網絡困境:落馬洲站的黃金周寫照

五一黃金周,本是旅客穿梭兩地、共享歡樂的美好時光。然而,今年的黃金周卻在港鐵落馬洲站上演了一場「人在囧途」的真實戲碼:車站人潮洶湧,網絡卻不堪重負,手機二維碼無法順利啟動,旅客滯留閘口,場面一度混亂。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對此表示高度關注,並敦促港鐵即時加強服務及應對方案。這不僅是一個關於交通擠塞的故事,更折射出在龐大客流衝擊下,城市基礎設施尤其是網絡服務所面臨的嚴峻考驗。

熱點聚焦:人潮與網絡的雙重「迫爆」

五一假期期間,大量內地旅客選擇經福田口岸(落馬洲支線)來港,導致港鐵落馬洲站出現嚴重的客流擁堵。據內地網民描述,過關時間一度長達約4小時,車站內「水洩不通」,甚至出現手機網絡崩潰、信號微弱的情況,旅客無法順利使用二維碼乘車,無奈滯留在入閘口。這種人潮與網絡的雙重「迫爆」,無疑給旅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困擾。

問題癥結:科技便利與基礎設施的落差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和電子支付的發展,二維碼乘車已成為許多旅客習慣的支付方式。然而,當大量旅客在同一時間集中使用手機啟動二維碼時,車站現有的流動數據及免費Wi-Fi容量便難以應付,導致網絡「塞車」,二維碼無法及時生成或驗證,最終引發閘口擁堵。這揭示出在推廣科技便利的同時,相關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未能及時跟上,形成了科技便利與基礎設施之間的落差。

政府與港鐵的應對措施:亡羊補牢猶未晚

面對落馬洲站的混亂情況,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十分關注,並與港鐵保持緊密聯繫,即時要求港鐵加強各方面的服務。陳美寶指出,港鐵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在事發當晚收車後即時跟進,作出特別安排,以確保車站在處理大量旅客時維持客流暢順和安全。此外,港鐵還增派了人手協助乘客、加強乘客資訊,並與電訊網絡供應商緊密協調,提升落馬洲站的Wi-Fi容量,計劃將Wi-Fi容量提升一倍。 在客流高峰時段,港鐵落馬洲站也實施了客流管理措施,包括分流排隊出入閘、暫停部分扶手電梯運作以控制人流速度,甚至在網絡嚴重擠塞時,間歇性允許乘客毋須拍卡出閘以疏導人潮。

議員的關注與建議:從短期疏導到長遠規劃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對落馬洲站的情況表示不理想,擔心這會對內地旅客,特別是首次訪港且消費力較高的旅客留下負面印象。 他認為港鐵應負起最大責任,並建議透過小紅書等內地平台加強宣傳,呼籲內地旅客在港盡量使用八達通,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資訊科技界人士也指出,二維碼乘車需要實時網絡支持,認為需要幾間網絡供應商加大網絡覆蓋及容量,確保旅客在入閘前及閘口都能順利上網。 除了網絡問題,落馬洲支線管制站本身也存在其他容量不足的問題,例如公共運輸交匯處及附近道路的擠塞,以及晚間繁忙時間的回港人潮。 有議員建議延長落馬洲支線管制站的服務時間,使其與羅湖管制站看齊,以有效分流人流。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提升韌性與優化體驗

落馬洲站的「迫爆」事件,為香港的公共交通和基礎設施敲響了警鐘。隨着跨境交流日益頻繁,如何有效應對瞬時暴增的客流,提升口岸及交通樞紐的承載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是擺在政府和相關營辦商面前的重要課題。這不僅需要技術層面的升級,例如擴大網絡容量、優化訊號覆蓋,更需要管理層面的智慧,包括靈活的客流管理措施、清晰有效的資訊發放,以及與內地相關部門的緊密協調。

長遠來看,應對大規模客流挑戰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這包括但不限於:檢討並提升口岸及交通樞紐的設計容量,使其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發展的需求;推廣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減少對單一技術的過度依賴;加強跨境交通資訊的互聯互通,引導旅客錯峰出行;並在節假日等特殊時期,提前制定更周全的應急預案和協調機制。

落馬洲站的經歷,是一次深刻的提醒。它告訴我們,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基礎設施的韌性。只有不斷完善和提升城市的「硬體」和「軟體」,才能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為市民和旅客提供安全、高效、順暢的出行體驗,讓每一次跨境之旅都能留下美好的回憶,而非「人在囧途」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