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延燒 郭正亮揭中國兩大優勢 能否撐到最後

引言

2025年4月,美國政府對全球發動大規模貿易戰,中美關稅衝突急遽升級。根據中國外交部與官方媒體披露的資訊,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總關稅已達54%,甚至可能攀升至125%,遠超全球10%的基本關稅水平。這場被視為「經濟霸凌」的行動,不僅衝擊國際供應鏈,更引發市場恐慌——納斯達克指數在政策宣布次日暴跌5.97%,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在此背景下,前立委郭正亮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憑藉「體制優勢」與「內需市場規模」,具備長期抗壓能力。本文將從中美經貿數據、政策應對機制與產業韌性三方面,解析貿易戰持續延燒下的權力博弈。

一、中美經貿依存度:數字背後的脆弱平衡

1979年雙邊貿易額不足25億美元的局面早已翻轉——2024年中美貿易額逼近6,883億美元,但這種表面繁榮掩蓋不了結構性矛盾。美國近年將關稅武器化,例如2025年2月起連續兩次對中國加徵10%關稅,試圖以「極限施壓」重塑規則。然而此舉直接衝擊美國企業利益:據中方統計顯示,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獲取超額收益,而強行脫鉤將導致其喪失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這種相互依存的特性,使任何單邊制裁都面臨反噬風險。

美國政府在2025年4月宣布的大規模貿易戰,標誌著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對抗階段。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總關稅已達54%,甚至可能攀升至125%,這不僅超出了全球10%的基本關稅水平,也對國際供應鏈造成了巨大衝擊。納斯達克指數在政策宣布次日暴跌5.97%,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這一數據充分反映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中美之間的貿易依存度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1979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僅不足25億美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數字迅速增長。2024年中美貿易額逼近6,883億美元,這一數字背後隱藏著深刻的結構性矛盾。美國政府將關稅武器化,試圖通過加徵關稅來重塑規則,但這種做法並未考慮到雙方之間的相互依存性。

美國對中國加徵10%關稅的行動,直接影響了美國企業的利益。根據中方的統計數據,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獲取超額收益,而強行脫鉤將導致其喪失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擁有14億人口和4億中等收入群體,這一市場的潛力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的。因此,任何單邊制裁都面臨著反噬的風險,這種相互依存的特性使得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變得非常複雜。

二、制度差異下的危機應對能力

中共體制的決策效率在此輪交鋒中表現突出。習近平在美方宣布新關稅後48小時內明確表態「隨時奉陪」,並通過《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文件》系統性反擊指控。相較於美國受選舉周期掣肘(如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時期關稅),中國的政策連續性能確保中長期戰略執行——例如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強化供應鏈自主可控。此外,「全國一盤棋」模式便於集中資源突破技術封鎖(如半導體國產化),這在民主國家多黨制框架下難以複製。

中共體制在這次貿易戰中的決策效率顯得尤為突出。習近平在美方宣布新關稅後48小時內明確表態「隨時奉陪」,並通過《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文件》系統性反擊指控,這一系列行動顯示了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能力和強大的決策力。

相較於美國政府受選舉周期掣肘,中國的政策連續性能夠確保中長期戰略的執行。例如,中國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強化供應鏈自主可控,這一政策不僅能夠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還能夠提升國內市場的活力。此外,「全國一盤棋」模式便於集中資源突破技術封鎖,例如半導體國產化,這在民主國家多黨制框架下難以複製。

中國的制度優勢在這次貿易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中國政府能夠迅速做出決策並且能夠長期執行,這一點在民主國家中是難以實現的。美國政府受選舉周期的掣肘,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難以保證,這使得美國在貿易戰中處於劣勢。

三、產業韌性與替代路徑建構

儘管面臨125%高關稅威脅,中國仍握有兩張關鍵底牌:首先,「世界工廠」地位短期難以取代——越南等替代國僅承接低端製造環節;其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占比提升至37%(截至2024年底),有效分散市場風險。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0年首輪貿易戰期間,中方透過擴大自俄羅斯能源採購、加速RCEP區域整合等手段緩衝衝擊;此次更可能結合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DC/EP)繞開美元結算體系。

中國在面對125%高關稅威脅時,仍然握有兩張關鍵底牌。首先,「世界工廠」地位短期內難以被取代。越南等國家雖然試圖承接部分中國的製造業,但這些國家僅能承接低端製造環節,無法完全替代中國的地位。其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口占比提升至37%(截至2024年底),這有效分散了市場風險。

在2018-2020年首輪貿易戰期間,中國通過多種手段緩衝了衝擊。例如,中國擴大了自俄羅斯的能源採購,加速了RCEP區域整合,這些措施有效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此次貿易戰中,中國更可能結合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DC/EP)繞開美元結算體系,這將進一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增強中國的經濟自主性。

中國的產業韌性在這次貿易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中國能夠通過多種手段緩衝貿易戰的衝擊,這一點在其他國家中是難以實現的。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和「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使得中國能夠在貿易戰中保持穩定。

結論

當前局勢揭示出全球化退潮下的權力重組本質:當川普以「零和思維」追求絕對安全時,北京正透過制度彈性與市場深度構築防火牆。歷史經驗顯示(如中興事件妥協後迅速恢復運營),中方擅長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博弈;而美股劇烈震盪反映資本市場對持久戰的憂慮。展望未來,「科技冷戰」「標準割裂」「平行體系」或成新常態——這不僅考驗雙方耐力,更將重塑21世紀全球經濟治理的基本範式。

當前的局勢揭示了全球化退潮下的權力重組本質。當川普政府以「零和思維」追求絕對安全時,中國正通過制度彈性與市場深度構築防火牆。歷史經驗顯示,中國在面對挑戰時,擅長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博弈。例如,中興事件妥協後,中國迅速恢復了運營,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中國的韌性。

美股的劇烈震盪反映了資本市場對持久戰的憂慮。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未來「科技冷戰」「標準割裂」「平行體系」或將成為新的常態。這不僅考驗雙方的耐力,更將重塑21世紀全球經濟治理的基本範式。中國和美國在貿易戰中的博弈,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一點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資料來源:

[1] www.guancha.cn

[2] www.scio.gov.cn

[3] www.mfa.gov.cn

[4] www.zaobao.com.sg

[5] zh.wikipedia.org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