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抗議中菲爭議島礁活動
南海,這片承載著無數歷史與地緣政治波濤的廣闊海域,向來是區域乃至國際關注的焦點。近期,圍繞著南海有爭議島礁的活動再次引發漣漪,而這一次,是越南對中國與菲律賓的行動提出了抗議,使得原本就複雜多舛的南海局勢再添變數。
南海風雲再起:一場關於主權的無聲較量
南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關鍵航運通道,更蘊藏著豐富的漁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正因如此,圍繞著南海島礁的主權歸屬,包括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甚至印度尼西亞等國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主張。 這些主張的疊加與衝突,使得南海成為全球最複雜的領土爭議地區之一。
越南此次的抗議,正是針對中國和菲律賓在具體有爭議島礁上的活動。據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向中菲兩國發出外交照會,表達對其近期在鐵線礁活動的回應,並敦促兩國尊重越南的主權主張。越南認為鐵線礁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歷史的迴聲:南海主權爭議的淵源
要理解越南此次抗議的深層原因,必須回顧南海主權爭議的漫長歷史。中國主張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可追溯至漢代,並在19世紀末正式將南海納入版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承了中華民國的「十一段線」主張,並將其調整為「九段線」。 越南則引用歷史文獻,聲稱自17世紀起便對南海擁有主權,特別是西沙和南沙群島。 菲律賓的主張則部分基於地理位置,認為南沙群島鄰近菲律賓本土。
然而,二戰結束後,南海的權力格局發生變化。南越政權在當時控制部分南沙島礁,而後在越戰結束後,北越(統一後的越南)繼承並擴大了其在南沙的實際控制範圍。 菲律賓也採取行動佔領部分島礁。 隨著時間推移,各國紛紛在佔據的島礁上進行建設,試圖固化其存在。
鐵線礁上的博弈:為何此處引發關注?
越南對中菲在鐵線礁的活動提出抗議,說明了這個具體島礁在當前南海局勢中的敏感性。雖然具體活動內容未在新聞中詳述,但在這個充滿主權爭議的水域,任何一方的動作,無論是科研、補給還是其他形式的存在,都可能被其他聲索國視為挑戰其主權的行為。越南強調對鐵線礁及南沙群島相關實體擁有主權,正是對這種擔憂的直接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南海爭議的焦點有從西沙群島轉向南沙群島的趨勢,而涉及的國家也更頻繁地牽涉到中國與菲律賓之間。 儘管如此,越南作為在南沙群島實際控制島礁數量較多的國家之一,其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和行動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南海局勢的複雜性:多重因素交織
越南此次抗議的背後,是南海局勢複雜性的體現。首先,主權爭議是核心。各國都基於歷史、地理或國際法等不同依據提出主權主張,且這些主張相互重疊,難以調和。 其次,資源開發的誘惑加劇了競爭。南海豐富的油氣和漁業資源,使得各國在維護主權的同時,也關注經濟利益。 此外,大國的介入也使得局勢更趨複雜。美國等域外國家以「航行自由」為由在南海進行軍事活動,增加了區域擦槍走火的風險。
雖然中國與東協國家於2002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承諾通過協商和平解決爭議,但在實際操作中,各方仍在不斷地採取行動維護自身權益。 例如,菲律賓曾在2013年向常設仲裁法院提出南海仲裁案,儘管仲裁庭裁決否定了中國的「九段線」主張,但中國不接受也不承認該裁決。 近期,菲律賓和越南也都向聯合國提出了擴展大陸棚的申請,再次凸顯了南海爭議的持續性。
未來的展望:尋求平衡與合作
越南對中菲在有爭議島礁活動提出抗議,再次提醒國際社會,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仍面臨挑戰。儘管各方都強調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但在實際行動上,爭奪控制權和強化自身存在感的努力並未停止。
未來,南海局勢的走向將取決於多個因素。首先,各聲索國能否保持克制,避免採取可能加劇緊張的單邊行動至關重要。其次,域外大國的參與方式也會對局勢產生影響,建設性的介入有助於維護區域和平。最後,能否在擱置爭議的基礎上,推動更有效的海上合作,例如在漁業資源保護、海洋環境保護等領域進行合作,或許能為南海的長遠穩定開闢新的道路。南海的風雲變幻,仍將持續牽動著地區乃至全球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