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推新計劃 搶國際科研人才

吸引全球科研菁英,英國再出招:劍指何方?

全球人才爭奪戰硝煙四起,各國無不絞盡腦力,祭出各種優惠政策,渴望網羅最頂尖的科研人才。英國,這個在科學研究領域素有盛名的國度,如今據報將推出一項新的計劃,意圖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特別是在美國的學術環境面臨挑戰之際,此舉更顯其戰略考量。這不僅是一項簽證政策的調整,更是一場對未來科技與創新領導地位的布局。

擘劃藍圖:新計劃的輪廓

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英國政府正醞釀推出一項全新的計劃,旨在吸引國際研究人才。 消息人士指出,這項計劃可能在未來幾天內正式宣布,並初步投入約5000萬英鎊的資金,用於支持研究項目的資助以及人才的搬遷費用。 這項計劃的發起,據稱是在美國學術自由受到挑戰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吸納因此尋求其他發展機會的國際研究人員。 初步階段,該計劃的目標是吸引大約10個研究人員團隊遷往英國,若能取得成功,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規模。 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對此表示,英國對國際科學事務持開放態度,並期望協助全球優秀的研究人員將其想法變為現實。

群雄逐鹿:國際人才爭奪的現況

事實上,英國並非唯一一個意識到國際研究人才重要性的國家。加拿大、挪威和法國等國也都在積極採取類似措施,努力招募全球頂尖的科學人才。 這場人才爭奪戰的背後,反映出各國對於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普遍共識。擁有頂尖的科研人才,意味著在關鍵技術領域掌握話語權,提升國家競爭力。

現有基石:「全球人才簽證」的 роль

在這次據報的新計劃之前,英國已經擁有「全球人才簽證」(Global Talent Visa, GTV)作為吸引國際人才的重要途徑。 這項簽證於2020年2月取代了先前的Tier 1(Exceptional Talent)簽證,旨在吸引學術研究、藝術文化和數字技術等領域的傑出人才和潛在人才。 全球人才簽證的一大優勢在於其靈活性,獲得簽證的人士可以在英國自由工作、創業或學習,無需雇主擔保,且有機會在3至5年後申請永久居留。

申請全球人才簽證通常需要獲得內政部指定機構的「背書」(endorsement)。 對於學術研究領域的人才,主要的背書機構包括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皇家工程院、英國國家學術院以及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 申請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背書,例如接受英國大學或研究機構的高級學術職位、獲得個人獎學金,或是參與UKRI批准的研究資助項目。 對於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申請者,也可以通過同行評審的方式申請背書。

「全球人才簽證」分為「傑出人才」(Talent)和「潛在人才」(Promise)兩個類別。 傑出人才通常需要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卓越的成就,可申請為期3年的簽證,並在3年後申請轉為永久居留。 潛在人才則適用於工作經驗不足5年但具備一定成就的人士,可申請為期5年的簽證,並在5年後申請轉為永久居留。 這項簽證不設名額上限,為各領域的頂尖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除了全球人才簽證,英國還針對在英畢業生推出了Graduate Visa(原PSW簽證),允許他們在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一段時間,為英國保留本土培養的人才。 這些不同的簽證政策共同構成了英國吸引和留住國際人才的體系。

前瞻與挑戰:新計劃的意義與展望

據報即將推出的新計劃,可視為對現有「全球人才簽證」體系的補充和強化,特別是在針對性方面。通過提供專項資金支持研究資助和搬遷,該計劃旨在解決國際研究人員在轉移工作地點時面臨的實際困難。 將目標鎖定在吸引研究人員團隊,也顯示英國希望引進的不僅是個體人才,更是具有協同效應的研究力量,這對於推動重大科研項目的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任何人才引進計劃都面臨諸多挑戰。首先,資金的投入是否足夠,能否形成持續的吸引力,有待觀察。 其次,如何簡化申請流程,提高審核效率,減少繁文縟節,也是影響計劃成效的關鍵因素。此外,人才的融入問題也不容忽視,包括語言、文化、子女教育等方面,都需要提供相應的支持服務。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這項計劃的推出,也是英國在全球地緣政治和學術環境變動下的策略調整。 在美國收緊移民政策、學術環境出現不確定性的時刻,英國抓住機會,積極向全球研究人才伸出橄欖枝,意圖在全球科研格局中提升自身的地位。 同時,這也提醒其他國家,人才爭奪戰正日趨白熱化,必須不斷優化自身政策,才能在這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結語:人才磁場的建構

吸引國際研究人才,不僅是引進個體的智慧,更是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學術生態系統。 英國據報推出的新計劃,連同現有的「全球人才簽證」體系,共同繪就了一幅打造人才磁場的藍圖。 未來,這項計劃能否如願吸引全球頂尖研究力量,為英國的科研事業注入新的活力,關鍵在於政策的執行力度、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以及英國社會對國際人才的包容與支持。 這不僅是一場政策的實驗,更是一次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