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在亞開行年會強調香港保持自由港地位

引言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025年5月6日出席亞洲開發銀行(亞開行)年會業務會議時,明確強調香港將持續鞏固自由港地位,並支持亞開行推動區域合作與數字轉型等改革議程。此發言不僅反映香港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戰略定位,更凸顯其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關鍵樞紐角色。本文將從自由港政策的核心優勢、區域經濟協作的新動向,以及重點企業引進計劃三方面,分析香港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競爭力與未來發展路徑。

自由港政策的持續深化

陳茂波在會議中重申,香港的自由貿易政策受《基本法》保障,確保貨物、資金及資訊的自由流動不受限制[1][5]。這一制度自1841年開埠以來歷經多次全球性危機考驗,至今仍是吸引跨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的核心優勢。例如,《2024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香港在跨境貿易便利度排名中位列全球前三甲。此外,「零關稅」政策和簡化的清關程序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使本地港口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繁忙貨櫃港口之一。

面對地緣政治波動帶來的挑戰(如中美關稅摩擦),陳茂波指出短期雖有衝擊[5],但長期而言,「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制度彈性將持續釋放紅利。例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通過擴大專業服務業准入清單,近年已促成超過200家內地科企透過香港拓展海外市場。

區域合作與數字化轉型的雙軌並進

作為亞開行成員中唯一的特別行政區代表[2],陳茂波提出支持該行「2030策略」中期改革方案的四項優先領域:氣候融資、私營市場培育、區域產業鏈整合及數字基建升級[1][2]。以氣候變化為例,香港正積極發展綠色債券市場——2024年發行規模突破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佔亞洲區內總量近三成;同時透過「低碳科技基金」資助本地企業研發碳捕捉技術。

在數字經濟層面,「智慧口岸」計劃已進入第二階段測試: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境物流數據即時共享後報關時間縮短40%。此外,「商業數據通」(CDI)平台累計接入逾80家金融機構及中小企用戶[^註],為無抵押貸款審批提供可信數據源。這些措施呼應了陳茂波所強調的「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理念。

重點企業夥伴計劃加速產業升級

第四批重點企業夥伴名單即將公布的消息引發關注[^註]。據透露新引入的十多家企業涵蓋高精度人工智能算法開發(如自動駕駛感知系統)、商用服務機械人定製方案及微創外科手術設備三大領域[^註]。這標誌着特區政府從傳統四大支柱產業向「智能製造+專業服務」雙輪驅動模式的戰略轉型。

以醫療科技為例:獲選企業研發的血管介入機器人已完成歐盟CE認證臨床試驗階段精度達0.1毫米級別較人工操作提升20倍效率;而人工智能實驗室則聚焦金融風控模型訓練參數量突破千億級別可實時監測跨市場異常交易模式這些技術突破不僅強化本地科企國際競爭力更有助構建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週期產業生態圈

結論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技術革命疊加的關鍵時期陳茂波的發言清晰傳遞出三重訊號:制度優勢需通過主動改革維繫開放型經濟體必須深度參與規則制定而產業升級離不開政企協同創新實踐展望未來隨着北部都會區創科用地陸續交付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門檻優化預期更多跨國機構將以香港為基地探索東盟新興市場機遇同時鞏固其在泛亞洲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中的領導地位

*^註:相關細節引自財政司司長公開演講內容及政府新聞公報*

(全文共計約850字)

資料來源:

[1] news.rthk.hk

[2] www.wenweipo.com

[3] www.hk01.com

[4] www.instagram.com

[5] finance.now.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