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難倖存者痛憶:母與子女永別
沉船巨響,骨肉分離,救生衣遙不可及,這並非杜撰的情節,而是2012年南丫海難中,無數家庭的真實寫照。這場發生在國慶日的悲劇,奪走了39條無辜的生命,其中包括8名兒童,撕裂了無數個美滿的家庭。事隔多年,倖存者心中的陰影揮之不去,罹難者家屬仍為追尋真相而奔走,那份沉甸甸的傷痛與不解,化作了聲聲追問,迴盪在死因研訊的庭上。
國慶夜的惡夢:來不及穿上的救生衣
2012年10月1日晚,本應是舉國歡騰、共享天倫的時刻。港燈的「南丫四號」載著逾百名員工及其家屬,出海欣賞維港煙花匯演,船上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然而,在南丫島對開海面,「南丫四號」與港九小輪的「海泰號」發生猛烈碰撞。這突如其來的巨響,打破了夜空的寧靜,也擊碎了船上乘客的幸福。
碰撞後,「南丫四號」船尾迅速入水,並在短短不足兩分鐘內傾斜翻沉。倖存者憶述,撞擊來得太突然,船身劇烈晃動,乘客紛紛跌倒。混亂之中,海水迅速湧入船艙,人們驚慌失措地尋找救生衣。然而,寶貴的逃生時間極為短暫,許多人根本來不及拿到或穿上救生衣,就被冰冷的海水吞噬。有倖存者痛苦地表示,當時完全沒有時間穿上救生衣,就被海水淹沒。
骨肉分離的哀痛:失散的家庭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最令人心碎的莫過於家庭的離散。許多家庭帶著孩子一同登船,期待著一場歡樂的煙花之旅,最終卻陰陽兩隔。有母親在供詞中憶述,撞船一刻,她與丈夫和一對年幼的子女瞬間失散。儘管她曾聲嘶力竭地呼喊船員先救她的女兒,但在洶湧的海水中,一家人最終失散,她獲救後才得知兩名子女均已不幸罹難。另一位父親也證實,事發時與妻兒失散,獲救後兒子一直失蹤,最終證實遇難。這些親歷者的悲痛敘述,深刻地揭示了海難帶來的巨大創傷。
遲來的研訊:追尋真相的漫漫長路
南丫海難發生至今已逾十二年,罹難者家屬從未放棄追尋真相和公義。儘管事故發生後,當局進行了獨立調查和刑事審訊,涉事船長也已被定罪及判刑。然而,家屬認為事件成因仍有許多未釐清的地方,尤其是「南丫四號」為何會如此迅速沉沒,以及海事處在驗船方面是否存在失職。有家屬堅持,召開死因研訊是為了「砌番個真相出嚟」。
經過多年的奔走和爭取,罹難者家屬終於在2023年上訴得直,高等法院頒令死因裁判法庭就南丫海難召開死因研訊。這份遲來的裁決,為家屬帶來了一線希望,也再次將這場悲劇帶回公眾視野。死因研訊於2025年5月6日展開,預計需時60天。研訊中將傳召92名證人,並審視家屬提出的六大疑點,包括「南丫四號」建造過程中水密門是否被省略、海泰號船頭是否加固鋼板以及海員工作時數等問題。
沉沒的真相:消失的水密門與驗船的失職
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南丫四號」之所以迅速翻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設計圖則上的水密門最終並未建造。這扇「消失的水密門」導致船隻被撞擊後,海水迅速湧入多個船艙,加速了沉沒過程。更令人震驚的是,警方的調查報告揭示,關於水密門的圖則、設計和驗船過程中存在多重矛盾和錯誤。海事處的驗船被批評失職,有職員甚至承認沒有受過正式的驗船訓練,僅憑油漆新舊來判斷有無改裝,驗船時也不帶圖則。這些問題都對「南丫四號」的安全性造成了致命影響。
除了水密門的問題,獨立調查報告也指出船上沒有配備兒童救生衣。雖然船上的救生設備總體數量足夠,但在緊急情況下,乘客難以迅速獲取和穿著。倖存者的證詞也印證了這一點,許多人表示根本沒有時間穿上救生衣。
難以磨滅的創傷:倖存者的心靈重負
南丫海難對倖存者造成了深遠的心靈創傷。有人經歷了骨肉分離的錐心之痛,有人則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僥倖生還。這些經歷讓他們長期被驚恐和焦慮纏繞。有倖存者坦言,海難後多年不敢坐船,甚至連乘坐升降機或巴士入長隧道都會感到害怕,擔心找不到逃生出口。這種創傷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也提醒著社會,這場悲劇的影響遠未結束。
研訊的意義:拼湊真相,撫慰傷痛
這次重啟的死因研訊,對於罹難者家屬而言,不僅是追究責任的途徑,更是拼湊事件真相、尋求心靈慰藉的機會。雖然死因研訊無法追究刑事或民事責任,但裁判官強調,研訊能公開嚴明地審視遇難者死因,希望能透過查明導致重大人命傷亡的原因,讓家屬釋懷。家屬期望透過這次研訊,揭示事件中的每一個環節,了解悲劇發生的真正原因,這對他們而言,是向已故親人交代的一種方式。
南丫海難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悲劇。它暴露了船隻安全設計、建造、驗船以及應急處理等多方面的嚴重問題。透過死因研訊,希望能夠更全面地還原事件真相,找出所有導致悲劇發生的因素,並從中吸取沉痛教訓,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避免類似的人禍再次發生。這不僅是對逝者的告慰,也是對生者的保護,讓這片曾經承載歡聲笑語的海域,不再被哀傷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