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跌勢未止 的士牌價紅的險守230萬 綠的失守160萬

近年來,香港的士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的士牌價的持續暴跌。根據最新市場數據顯示,這項曾被視為”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如今已風光不再,市區的士牌價在2025年5月初跌至約232萬港元,相較於歷史高位的723萬港元,跌幅高達67.9%[1]。更令人憂心的是,新界的士牌價甚至跌破160萬港元的心理關口,單月跌幅就達到12.7%[1]。這場的士牌價的”雪崩式”下跌,不僅重創投資者信心,更折射出香港的士產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市場劇變背後的深層原因

行業人才流失危機

的士司機短缺已成為困擾業界的頑疾。隨著香港經濟結構轉型,許多資深司機選擇轉行至物流、外賣等新興行業,導致行業出現嚴重的人才斷層。這種人力資源的匱乏不僅推高了營運成本,更直接影響服務品質,形成惡性循環[1]。一位從業20年的資深司機坦言:”現在年輕人寧可送外賣也不願開的士,工時長、壓力大,收入卻不見得比較好。”

政策模糊助長市場亂象

政府對於”白牌車”的監管不力,被視為加劇市場惡化的關鍵因素。這些非法營運車輛長期蠶食合法的士市場份額,卻未見有效取締。業界代表多次呼籲政府正視此問題,但相關執法行動始終雷聲大、雨點小[1]。運輸業界人士指出:”每拖延一天立法規管,就有更多合法司機的生計受到威脅。”

投資信心崩盤的惡性循環

市場瀰漫的悲觀情緒,使得的士牌價恐重蹈公共小巴牌價暴跌至數十萬元的覆轍。這種預期心理導致持有者急於拋售,而潛在買家則持觀望態度,進一步加劇價格下滑[1]。財經分析師警告:”當資產價格下跌形成趨勢,很容易引發恐慌性拋售,目前情況正是典型範例。”

行業震盪的連鎖效應

投資者財富蒸發慘況

曾經被視為”抗通脹神器”的的士牌照,如今成為投資者的噩夢。數據顯示,2015年前後進場的投資者,帳面虧損普遍超過60%,部分槓桿操作者更面臨破產危機[3]。一位資深投資人無奈表示:”當初以為的士牌比房子還保值,現在才發現沒有什麼是只漲不跌的。”

產業生態面臨重構

的士行業的衰退已是不爭事實,業界迫切呼籲政府推動結構性改革。除了取締非法營運外,更需思考如何提升行業競爭力[2]。交通學者建議:”行業需要從服務品質、科技應用等多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才能重獲市民青睞。”

社會成本日益顯現

的士業困境所產生的外溢效應不容忽視。據統計,行業萎縮已導致約3萬名相關從業人員生計受影響,連帶影響家庭經濟[1]。社會工作者觀察到:”許多資深司機因行業不景氣而陷入中年危機,這類案例在社區服務中心越來越多見。”

破局之道的多元思考

面對行業寒冬,專家提出多管齊下的解決方案:

  • 強化執法力度:政府應成立專責小組,加強打擊非法營運,並考慮引入檢舉獎勵機制。
  • 科技賦能轉型:推動業界與科技企業合作,開發預約平台、智能調度系統等創新服務模式。
  • 牌照制度改革:參考國際經驗,研究引入分級牌照制度,增加行業彈性。
  • 人才培育計劃:設立職業培訓課程,提升從業人員服務素質與專業形象。
  • 稅務優惠措施:針對環保車隊、無障礙服務等提供稅務減免,鼓勵服務升級。
  • 香港城市大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指出:”危機也是轉機,現在正是行業痛定思痛、推動改革的關鍵時刻。與其懷念過去的黃金年代,不如積極擁抱變革。”
    這場的士牌價風暴,不僅是單一產業的興衰史,更折射出香港經濟轉型期的陣痛。未來如何平衡傳統行業發展與新興業態的關係,將持續考驗政府與業界的智慧。唯有正視問題根源,才能在這場交通產業的變革中找到新的出路。

    資料來源:

    [1] www.am730.com.hk

    [2] www.tkww.hk

    [3] www.esquirehk.com

    [4] www.52hrtt.com

    [5] www.am730.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