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連升止步 二手樓市陷拉鋸戰
近期香港樓市吹起一陣微涼的風,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36.34點,按周下跌0.27%,結束了連續兩周的升勢。 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變動,更是市場情緒和力量對比的微妙寫照。在這數字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二手樓市買賣雙方的激烈拉鋸,以及業主們那份難以撼動的強硬態度。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深入剖析這場無聲的博弈。
CCL回軟:是偶然還是趨勢?
CCL指數的下跌,終結了之前的兩連升,雖然跌幅不大,僅為0.27%,但卻發出了市場正在經歷變化的信號。 這個數字反映的是復活節長假期間的市況,當時有新盤推出,對二手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指數目前徘徊在逾八年半的低位,與2016年8月底的水平相近。 今年以來,樓價累計下跌了0.94%。
拉鋸戰:買家不願追價,業主態度強硬
二手樓市的「拉鋸」現象,是當前市場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業主們普遍持著強硬的態度,不願意輕易降價,而買家則顯得相當審慎,不願意追高。 這種僵持局面導致了近期二手成交的轉淡。 業主之所以態度強硬,部分原因是對後市的樂觀預期。他們可能認為減息周期即將到來,或者市場將有更多利好消息出現,因此選擇「善價而沽」,不急於出貨。
新盤的冲击與市場的矛盾
新盤市場的活躍,對二手市場構成了不小的壓力。近期有多個新盤積極部署開售,這些新盤的定價策略會直接影響到二手樓價的走勢。 發展商的定價行為,有時會被市場解讀為對後市的看法,如果新盤以較低的價格入市,可能會引發二手業主的憂慮,進而考慮調整叫價。
然而,市場也存在一些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拆息顯著回落,使得H按息(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相關按揭計劃)再次跌穿封頂息率,這本應對樓市有正面支持。 內地減息降準等救市措施,以及中美貿易談判的可能進展,也都是潛在的利好因素。 但另一方面,發展商的積極推盤,卻加劇了二手樓價的下行壓力。
地區差異與未來展望
從地區層面來看,不同區域的樓價走勢呈現出差異。港島和新界西的CCL Mass指數按周下跌,而九龍和新界東則有所上升。 這顯示出市場並非鐵板一塊,不同地區的供需情況和市場情緒可能存在差異。港島下跌1.51%,新界西下跌0.55%,九龍上升0.19%,新界東上升2.13%。 這種反覆的走勢,也增加了市場預測的難度。
展望未來,短期內CCL可能仍會呈現偏軟向下的格局。中原地產研究部預計第二季的目標會下調至133點。 這種預期反映了市場對新盤供應增加和買家觀望情緒持續的擔憂。然而,如果美國聯儲局如預期般進入減息周期,並且香港本地銀行跟隨減息,將為樓市帶來新的動力。 屆時,現時的拉鋸局面可能會被打破,市場有望重回上升軌道。
結語:博弈仍在繼續
CCL指數的微跌,是當前香港二手樓市微妙處境的一個縮影。買家與業主之間的拉鋸,新盤與二手之間的競爭,以及各種宏觀經濟因素的交織影響,共同繪製出這幅複雜的市場圖景。業主的強硬態度,或許源於對後市的信心,但過度的堅持也可能錯失出貨的良機。買家的謹慎觀望,則顯示出他們在尋求更具吸引力的入市時機。這場博弈仍在繼續,最終的勝負將取決於多方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市場基本面的變化。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深入理解這些細微的市場信號,對於買家和業主而言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