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升級 瑞士會談聚焦港口費爭議

風起雲湧:關稅戰下的瑞士會談與港口費爭議

近年來,國際經貿局勢波詭雲譎,關稅戰的陰影籠罩在全球經濟上空。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間的每一次互動都牽動著世界的目光。最近,一場備受矚目的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拉開帷幕,不僅是雙方尋求破冰的契機,也再次凸顯了兩國在貿易議題上的分歧,其中,美國擬議對中國製造和營運的船隻徵收新的港口費,成為這次會談中預計中方將表達強烈反對的焦點。

這次在瑞士的會談,被視為中美關稅戰以來首次正式的高層對話,意義非凡。會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共同參與。 雖然雙方對這次會談的成果預期有所不同,美方認為更傾向於緩和局勢而非達成重大貿易協議,但會談本身已經是個積極的信號。

貿易摩擦的冰山一角:港口費爭議的由來

美國擬議徵收的港口費,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相關行為進行調查後的潛在措施之一。 美方認為,中國在這些領域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試圖藉此振興美國造船業並減少中國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

根據美方提出的方案,對中國製造的船舶每次進入美國港口可能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費用,而擁有這類船舶的營運商也可能面臨每靠港一次高達100萬美元的費用。 此外,對於從中國船廠訂購船舶的營運商,也可能處以高達100萬美元的罰款。 這些措施的目的,在於透過經濟手段增加使用中國製造或營運船舶的成本,藉此提高美國本土造船業的競爭力。

中方立場:堅決反對與維護權益

面對美方擬議的港口費,中國的態度十分明確:堅決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公開表示,美方徵收港口費的計劃不僅會增加全球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還會加劇美國自身的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最終無法真正振興美國造船業。 中國商務部也強調,中方在決定參與這次會談時,已經充分考慮了全球供應鏈穩定、自身利益以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的呼籲,但「談的前提是平等尊重,施壓威脅沒有出路」。 預計在這次瑞士會談中,中方代表將會就此議題向美方表達嚴正立場,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港口費的潛在衝擊:漣漪效應擴散全球

美國一旦實施對中國製造和營運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的政策,其影響將 far-reaching,不僅限於中美兩國。

首先,對於航運業而言,這將大幅增加營運成本。 世界航運理事會(WSC)已經強烈反對這項提案,警告這些費用和對船舶使用的限制將會擾亂供應鏈,並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造成成本上升,損害就業,對出口商,尤其是農民,產生負面影響。 有分析指出,一艘平均大小的貨櫃船如果多次靠泊美國港口,所產生的費用可能使得紐約和鹿特丹之間的運費翻倍。 這些額外成本最終很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物價上漲。

其次,對於美國本土產業,尤其是農業和出口業,也將面臨挑戰。 美國農產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而大部分農產品的運輸依賴海運。 對於農場團體和出口商來說,高額港口費將嚴重損害美國出口,尤其是農產品出口。 這些費用可能導致每次運輸成本增加,這對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爭取份額的美國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業界普遍認為,這項措施會限制必要的航運能力,推高成本,最終由辛勤工作的美國農民承擔。

再者,這項政策能否真正達到振興美國造船業的目的也受到質疑。 有專家指出,美國造船業的衰落與中國的崛起關係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勞動力和鋼材等主要投入。 同時,美國造船業面臨軍事訂單積壓、造船廠和受訓海員人手短缺等現有瓶頸。 因此,單純透過徵收港口費來扶持本土產業,可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對整個貿易體系造成巨大的混亂。

談判桌上的博弈:尋求平衡與出路

雖然港口費爭議是這次中美經貿會談中的一個焦點,但雙方討論的議題可能涵蓋更廣泛的貿易相關問題,例如關稅水平、芬太尼問題以及其他貿易壁壘等。 這次會談的舉行本身,顯示雙方都有意願透過對話尋求解決方案,儘管前路充滿挑戰。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往往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雙方都需要展現誠意,並願意在一些議題上做出讓步,才能為貿易關係的緩和鋪平道路。 美國方面也面臨來自國內業界的壓力,航運業、農業和零售業都對擬議的港口費表達了強烈反對,認為這將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據報導,美國貿易代表已經表示,擬議的港口費不會全數實施,也不會累積疊加,並且會在進一步研究後才可能在11月實施。 這或許是美方在收到廣泛反對意見後的調整,也為談判留下了一些彈性空間。

展望未來:合作與競爭並存的複雜格局

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 關稅戰和貿易壁壘損害了雙方的利益,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是無法完全割裂的。 在競爭的同時,雙方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治理等領域仍有合作的空間。

這次在瑞士舉行的經貿高層會談,為雙方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就彼此關切的問題進行坦誠對話。 港口費爭議是雙方在貿易領域分歧的一個縮影,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分歧,尋找合作的可能,將考驗雙方的智慧和決心。 一個穩定、可預測的中美經貿關係,不僅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至關重要。 這條道路或許充滿荊棘,但對話與協商始終是化解矛盾、尋求共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