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緩和 花旗看好2航運股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的較量。中美之間的關稅戰,像是一場反覆上演的戲碼,每一次的進展都牽動著無數企業和投資者的心弦。近日,雙方互降關稅的消息傳來,市場隨之波動,而航運業作為全球貿易的晴雨表,自然成為焦點。花旗銀行在此時發表研究報告,預期內地庫存可能湧入美國,並點名看好兩家航運巨頭,這背後隱藏著哪些值得深入探討的經濟邏輯與市場機會?
暫時休兵的信號與潛在的漣漪
中美兩國同意在90天內暫停大部分加徵關稅,並互相下調部分稅率,這無疑為持續緊張的貿易關係帶來一絲喘息空間。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從145%降至30%,而中國對美國的關稅則從125%降至10%。 儘管30%的稅率仍顯著高於貿易戰前的水平,但相較於之前的「天價」,已是大幅度的調整。
這次的關稅下調,被市場普遍解讀為正面訊號。 對於許多在關稅高企期間選擇觀望或暫緩出貨的企業而言,這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時間窗口。特別是那些在海外(如加拿大、墨西哥)或美國保稅倉庫中囤積了大量庫存的進口商,可能會趁此機會將貨物運入美國,以避免未來政策再次變動帶來的風險。 這種潛在的庫存釋放潮,正是花旗銀行預期內地庫存將湧入美國的主要原因。
然而,這場「停火」是否能帶來中國輸美運量的大幅暴增,仍有待觀察。 一些出口商已準備恢復對美出貨, 但也有進口商選擇靜觀其變,因為30%的關稅仍意味著商品價格的上漲。 此外,即使關稅逐步紓解,受供應鏈移轉的影響,中美航線的貨量可能難以完全恢復到貿易戰前的水平。
航運業的曙光與挑戰並存
對於飽受貿易戰衝擊的航運業而言,關稅下調無疑是一線曙光。 過去,對等關稅導致中美航線貨量大幅減少,甚至有航運公司被迫暫停常態航線或取消特定路線。 倫敦海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曾預測,由於關稅政策的衝擊,今年全球貨櫃港運量可能下滑,而非原先預期的成長。
現在,隨著關稅的暫時放鬆,航運業者預期有望從中美訂單的復甦中受益。 德國貨櫃輪業者赫伯羅德(Hapag-Lloyd)表示,預期中國輸往美國的訂單將增加。 若航運需求反彈,船舶艙位的非合約現貨價格也可能隨之上漲。
然而,航運業面臨的挑戰並未完全解除。這場關稅休戰期僅為90天,若在此期間無法達成更全面的協議,關稅措施仍可能捲土重來。 此外,供應鏈移轉至東南亞等其他地區的趨勢仍在持續,這將對中美航線的長期貨量構成影響。 航運業目前也面臨著貨幣戰、美債問題及地緣政治風險等連環套問題,都可能影響未來的運價和貨量走勢。 儘管貨量可能下滑,但船公司普遍定調不會殺價搶貨,試圖死守成本線以上, 這顯示出業者在面對市場不確定性時的謹慎態度。
花旗的視角:為何看好特定航運股?
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花旗銀行對航運股的看法尤其引人關注。該行重申對長榮海運的「買入」評級,並看好中遠海運(01919.HK)。 這兩家公司在全球航運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其業務表現與全球貿易緊密相關。
花旗看好這兩家公司的原因,除了對中國庫存湧入美國的預期外,也可能基於它們在當前市場格局下的競爭優勢。例如,像赫伯羅德這樣在關稅衝擊期間依然維持航班,只是打算改用較小船隻的業者,如果在90天停火期內需求強勁,可能會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有優勢。 長榮海運和中遠海運的航線布局、運力調度以及成本控制能力,都可能影響它們在市場波動中的表現。雖然花旗對電子商務運輸的最低限度不抱太大期望,但在美國方面,該行認為已嚴重拋售且尚未回升高位的股票具吸引力,例如聯合包裹(UPS.US)等。
花旗的報告也提到,中美關稅風險降低對中國內地及香港股票帶來正面情緒,並重申對其正面看法,主要原因在於貿易風險降低以及目前估值不高。 儘管受關稅影響,花旗略微下調了今明兩年恒生指數的每股盈利增長預測, 但整體上對市場前景仍持樂觀態度,並上調了恒生指數的目標價。 然而,花旗也指出,通訊基礎設施、硬件、太陽能、半導體和工業板塊是關稅戰下最脆弱的產業,而銀行、消費、保險及公用事業的相關性則較小。 這顯示即使在關稅有所緩解的情況下,不同行業受到的影響仍存在差異。
前方的未知與投資者的應對
儘管中美互降關稅帶來了短期的利多,但這並不意味著貿易戰的結束。這只是90天的暫時休戰,雙方需要在這期間進行更深入的談判,解決更為棘手的問題,如對中國國企補貼、美方科技限制、強制技術轉移等。 若談判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關稅戰火隨時可能重新點燃。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段時期充滿了機遇與不確定性。關稅下調帶來的庫存釋放和航運需求回升,可能為相關股票帶來短期利好。然而,長期的不確定性、供應鏈的重塑以及其他潛在的宏觀經濟風險,都需要投資者保持警惕。花旗看好的航運股或許值得關注,但也應綜合考慮公司的基本面、行業前景以及宏觀環境等多重因素。
這場由關稅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影響著貿易數據和企業盈利,更在深層次上重塑著全球供應鏈的格局。航運業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其起伏沉落是這場博弈最直觀的體現。在關稅的迷霧尚未完全散去之前,謹慎樂觀,隨時應變,或許是應對當前市場環境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