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院手術室事故 醫師控院方隱瞞 促重查
當手術室不再是神聖的淨土,而是充滿不確定與潛在風險的場域,醫病關係的信任如何維繫?近日,聖德肋撒醫院(法國醫院)發生的一宗手術室冷氣故障事件,引發主刀醫生公開質疑院方處理不當及資訊不實,並要求衞生署重新調查,這不僅是一宗單純的設備故障,更牽涉到醫療安全、資訊透明度以及院方責任等深層次問題。
當手術室「天花落雨」:濕氣中的潛在危機
想像一下,在分秒必爭的手術台上,醫生正全神貫注地為病人解除病痛,而手術室的天花板卻像「落雨」一樣滴下水滴。這不是戲劇性的電影情節,而是根據揭發此事件的外科專科醫生廖子良描述的法國醫院手術室真實情況。 去年七月底,法國醫院主座大樓的冷氣系統故障,導致手術室環境受潮,儀器表面出現冷凝水,甚至水滴直接滴到手術床上,影響了手術儀器運作。 廖醫生擁有三十年行醫經驗,他坦言從未見過如此惡劣的手術環境,質疑當時手術室失去了濕溫控制,已非無菌及正壓狀態。
手術室的濕度和溫度控制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係到手術環境的無菌狀態。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增加手術感染的風險。廖醫生舉例指出,若在進行換人工關節手術時,金屬螺絲被細菌依附,將難以徹底清除,一旦病人受到感染,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一些化療程序需要在手術室內注入高溫藥水,依靠良好的通風系統將藥水抽出,如果藥水積聚,對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和病人都是一種風險。 這次冷氣故障事件,無疑對手術安全構成了嚴峻挑戰。
羅生門:院方與主刀醫生的資訊落差
事件發生後,法國醫院的回應引發了更多爭議。最初,院方否認有水滴情況,直至後來才承認。 廖醫生批評院方連日來的回覆「時時唔同」,不盡不實。 這種資訊的不透明和前後不一,不僅讓醫護人員感到困惑,也難免讓公眾對院方的處理態度產生質疑。
醫療事故的定義和通報機制是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環節。廖醫生認為,像手術室天花「落雨」這樣不尋常的事件,理應視為醫療事故並納入通報機制。 然而,衞生署早前表示沒有收到病人投訴,認為空調系統故障毋須呈報。 這與廖醫生的看法存在明顯分歧。廖醫生透露,他其實早在事發後約一個月,即去年9月,就已經向衞生署通報了事件,但署方至今未曾聯絡他了解情況。 他擔心衞生署僅憑院方提供的資料,就得出「無違反通報機制」的結論,這無法令人信服。
資訊的不對稱和溝通的隔閡,使得事件演變成一場「羅生門」。主刀醫生作為最了解手術現場情況的人,其聲音和擔憂理應受到重視。院方是否有充分告知所有受影響的手術團隊和病人關於當時手術室的真實環境狀況?為何院方最初否認水滴情況?這些問題都需要院方給出清晰、誠實的回應。
冰封的溝通:多次反映無果的無奈
廖醫生表示,事後他曾多次向院方管理層反映事件的嚴重性,指出存在醫療風險,並要求通報衞生署,但始終沒有得到適切的回應。 甚至有管理層認為他「多事」,並在他反映問題後約一周,停止了他已排期的三個手術。 這種將提出問題的醫護人員視為「多事」並採取類似懲罰性措施的做法,無疑會扼殺醫護人員敢於發聲、監督醫療安全的積極性。
在醫療體系中,建立一個鼓勵醫護人員主動報告潛在風險和事故的文化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吸取教訓、改進流程,最終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和安全性。如果醫護人員因為擔心被視為「多事」或遭到報復而選擇沉默,那麼潛在的醫療風險就可能被掩蓋,最終傷害的是病人。
廖醫生選擇公開事件,並非為了個人利益,而是出於對病人安全和醫療專業的責任感。他期望衞生署能夠重新、全面地調查事件,並向公眾交代真相,同時促請院方向受影響的病人致歉。
重建信任:獨立調查與資訊公開的必要性
這次事件暴露了現行醫療事故通報機制可能存在的漏洞,以及在資訊公開和內部溝通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衞生署作為監管機構,有責任確保醫療機構遵守相關法規,保障病人安全。僅憑院方提供的資料進行判斷,而不向揭發事件的醫護人員了解情況,其調查的全面性和獨立性令人擔憂。
重新啟動獨立調查,深入了解事件發生的具體原因、影響範圍以及院方在事後的處理過程,是重建公眾信任的關鍵。調查應當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 冷氣故障的具體原因及維修記錄: 了解故障是否突發,還是長期存在問題,以及維修是否及時有效。
- 手術室濕溫控制的實際情況: 當時手術室的溫度、濕度是否符合手術要求,是否存在細菌污染的風險。
- 對手術團隊和病人的影響: 受影響的手術有哪些,病人是否面臨更高的感染或其他併發症風險,院方是否充分告知病人相關情況。
- 院方應急預案和處理流程: 院方在冷氣故障發生後,是否啟動了有效的應急預案,如何評估和處理風險,是否暫停了受影響手術室的使用。
- 內部溝通和通報機制: 院方內部對此事件的溝通情況,以及向衞生署通報的過程和內容。
- 對提出問題醫護人員的態度和處理: 院方是否對廖醫生進行了不當的對待。
除了獨立調查,資訊公開也是重建信任的必要條件。醫院應當主動、誠實地向公眾披露事件的相關資訊,包括故障的細節、風險評估結果、已採取的補救措施以及對受影響病人的安排。隱瞞或模糊事實只會加劇公眾的疑慮。
前行的方向:完善機制與加強監管
法國醫院手術室冷氣故障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即使是看似微小的設備故障,也可能對醫療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次事件也凸顯了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
- 完善醫療事故通報機制: 應當擴大需要強制通報的事件範圍,確保所有可能影響病人安全的情況都能及時上報並得到調查。醫護人員應有暢通、安全的渠道反映問題,而不必擔心遭到報復。
- 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 衞生署應當加強對私家醫院的監管力度,定期檢查其設施、設備和內部管理流程,確保其符合醫療安全標準。
- 提升資訊透明度: 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更為公開透明的溝通機制,及時、誠實地向病人和公眾披露與醫療安全相關的資訊。
- 保障醫護人員的權益: 應當建立機制,保護敢於發聲、揭露醫療安全問題的醫護人員,避免他們遭受不公平待遇。
醫療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和努力,但打破信任卻可能只需一個瞬間。法國醫院的這次事件,是檢視和改進現行醫療體系的一次契機。只有正視問題,嚴肅調查,並以此為鑑,完善相關機制,才能真正保障病人的健康和安全,維繫醫病關係的基石——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