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裔父母涉殺嬰 辯稱22月大長子施暴
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痛:一個未足月男嬰的悲劇與家庭的陰影
當一個小生命帶著所有人的期盼來到這世界,理應在溫柔與呵護中成長。然而,有些嬰兒的故事,卻從一開始就蒙上了陰影,令人心痛。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僅出生48天的男嬰,遭受了非人對待,最終不幸離世的悲劇。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面對男嬰全身多處嚴重傷勢,他的親生父母竟將矛頭指向家中年僅22個月大的長子。這起發生在香港的案件,不僅震驚社會,更揭示了家庭內潛藏的暴力與責任推卸問題。
破碎的搖籃:觸目驚心的傷勢
出生於2019年7月8日的男嬰,在短短的53天生命旅程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根據控方在法庭上的開案陳詞,男嬰於同年8月24日被送往醫院時,臉頰、額頭有瘀傷,鼻孔擦傷,鼻梁有瘀點。 更嚴重的是,醫生檢查發現,男嬰的大腿骨及兩邊共8條肋骨骨折,其中右邊有1條、左邊有7條肋骨骨折。 此外,男嬰的頭部亦有嚴重創傷,包括出血和大腦腫脹,連接腦神經的部分也受損。 如此嚴重的傷勢,對於一個出生不足兩個月的嬰兒來說,是致命的。留院六天後,男嬰於8月30日不幸離世。
父母的辯詞:難以置信的推卸
面對警方和醫生的質疑,這對孟加拉裔的父母,32歲的父親Hossain Md. Imran和28歲的母親Akter Mrs Farzana,否認對幼子施虐。 他們提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辯詞:男嬰的嚴重傷勢是由他們年僅22個月大的長子所為。 兩人在警誡下聲稱,送院當天早上,長子曾躺在男嬰身上,導致男嬰哭泣。 他們更猜測,長子可能曾從行李箱跳下並擲中男嬰,甚至坐在男嬰的頭和胸部,才造成如此嚴重的傷害。 他們堅稱自己從未襲擊過幼子。
控方的質疑:謊言下的真相
然而,控方在庭上明確指出,這種解釋是無法令人信服的。 控方認為,一個未滿兩歲的幼童,根本沒有能力對一個48天大的嬰兒造成如此多處、如此嚴重的骨折和頭部創傷。 控方懷疑,這對父母是故意誇大長子的行為,試圖塑造他是一個會妒忌、頑皮並常傷害弟弟的形象,以此來掩飾他們自己的施虐行為。 控方強調,男嬰的傷勢絕非意外造成。
冰冷的送院:缺乏焦急的神情
另一個令人生疑的細節是,根據閉路電視片段,兩名被告在送男嬰到醫院時,表現得異常冷靜,並沒有顯露出一般父母面對孩子重傷時應有的焦急和擔憂。 事實上,他們在發現男嬰情況不妥,不飲母乳、四肢沒有如常郁動、眼睛沒有正常開合後,並沒有立即報警或尋求緊急醫療協助,而是在男嬰失去知覺約1個半小時後才將他送往醫院。 這種延遲送醫的行為,以及送醫時的冷靜表現,進一步加深了控方對其涉嫌虐待的懷疑。
不增長的體重:長期忽視的跡象
除了外傷,男嬰的體重情況也顯示出潛在的忽視。 雖然他在出生一個月時體重有正常增長,但從那之後直到送院為止,男嬰的體重幾乎沒有再增加。 這可能意味著男嬰在生前未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也暗示了父母在照顧上的疏忽。控方亦提到,兩名被告察覺到男嬰有紅腫、捏痕及咬痕等傷痕,體溫也有異常,但卻不曾為他探熱,直到送院前才開始關注。
專業的判斷:難以解釋的傷勢
醫學專家在案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他們的專業判斷駁斥了父母的辯詞。 男嬰多處肋骨骨折,特別是右邊第一條肋骨的骨折,通常需要非常大的力道才能造成,例如嚴重的車禍或高處墜落。 左右兩邊肋骨均有骨折,更可能意味著嬰兒的身體曾遭受大力擠壓。 顱內出血、腦部腫脹和腦細胞受損,也顯示頭部受到了嚴重撞擊。 醫學證據表明,這些傷勢不可能是意外造成,也非一個22個月大的幼兒所能為。
社會的縮影:弱勢家庭的困境
這起悲劇也引發了對弱勢家庭生存環境的關注。 據報導,這一家四口居住在深水埗的一個劏房單位。 狹窄的居住空間、經濟壓力以及移民家庭可能面臨的適應問題,都可能是導致這類悲劇發生的潛在因素。 然而,無論生活環境如何艱難,都不能成為虐待兒童的藉口。 保護和照顧好自己的子女,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
沉重的控罪:謀殺與虐兒
目前,這對孟加拉裔父母被控謀殺罪和殘酷對待兒童罪。 謀殺罪指他們於2019年8月30日在香港謀殺兒子何義文,而殘酷對待兒童罪則指他們在同年8月8日至24日期間,對32至48日大的男嬰故意襲擊、虐待和忽略,導致他受不必要的損害。 案件仍在高等法院審理中,等待法庭最終的裁決。 這宗案件的審理結果,將不僅是對涉案父母的法律制裁,更是對社會兒童保護機制的一次深刻檢視。
回首與前瞻:避免悲劇重演
男嬰的離世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悲劇,它提醒著我們,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和傷害是全社會的責任。 我們需要更敏銳地察覺潛藏在家庭中的危險信號,特別是在高風險家庭中。 社會福利機構、醫療系統、以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在這方面發揮作用。 加強對新手父母的支援、提供育兒知識和壓力疏導的服務,以及建立更完善的兒童保護通報機制,都是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的重要步驟。 願每一個小生命都能在充滿愛與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