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驚魂 病人術後才知出事

揭開手術室裡的迷霧:知情權與信任的基石

一場原本旨在恢復健康的醫療行為,卻因為事後才得知的「事故」,讓病人的心蒙上陰影。法國醫院(聖德肋撒醫院)的手術室冷氣故障事件,不僅僅是設備上的問題,更觸發了病人對於知情權的深切關注,以及對醫院透明度的質疑。當手術過程中發生預期之外的狀況,醫院應當何時、如何告知病人?這涉及的不只是醫療程序,更是醫病關係中至關重要的信任基礎。這次事件中,有病人表示術後才從醫生口中得知事故,要求院方道歉,正凸顯了延遲告知所帶來的傷害與不滿。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其背後所反映的醫療溝通與病人權益問題。

冷凝水下的手術:回溯事件始末

根據報導,聖德肋撒醫院主座大樓於去年七月底發生冷氣故障,影響了12宗手術。其中有手術室出現冷凝水,揭發事件的外科專科醫生廖子良形容當時手術室環境「如同密室」,儀器有冷凝水,更曾有手術燈滴水到手術床上。 廖醫生質疑,在通風系統停頓、濕度及溫度失控的環境下,手術室已非無菌狀態,可能增加病人感染風險。

然而,院方最初兩度否認有滴水,直至最近才承認事件。 醫院聲稱事故中沒有病人受影響,所有手術按原定計劃完成,事後已要求承辦商加密例行檢查,並否認手術室曾出現冷凝水及設備故障。 院方護士長確認製冷系統故障期間,手術燈的確出現水珠,若病人在該範圍手術,已蓋布避免冷凝水滴落,並曾用布印乾冷凝水。 亦有護士證實內視鏡鏡頭疑受潮,手術屏幕曾出現黑白畫面。 衞生署接獲投訴後調查,認為醫院已採取應變措施減低風險,並無發現醫院違反相關條例及實務守則。

術後驚魂:病人的視角與心聲

對於當時正在手術室接受手術的病人而言,手術室冷氣故障、環境狀況欠佳等情況,他們在手術期間是完全無從得知的。有病人何太表示,自己是在術後由醫生透露才得知曾發生冷氣故障。 這種延遲告知,讓病人感到震驚與不安。他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在一個可能存在感染風險的環境中,而這項重要的資訊卻在手術完成後才被告知。

病人要求院方道歉,不僅僅是針對冷氣故障本身,更關乎醫院在事故發生後的處理態度和資訊透明度。得知手術環境曾出現冷凝水甚至滴水,病人難免會擔心手術傷口是否因此受到影響,是否存在潛在的感染風險。這種對未知的擔憂,以及對醫院未能及時、主動告知的失望,構成了病人要求道歉的主要原因。

透明度的缺失:誰該知道,何時知道?

醫療事故的定義廣泛,除了手術中遺留紗布或工具、錯誤處方藥物等明確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外,手術環境出現可能影響病人安全的狀況,也應被視為重要的資訊。 在醫療過程中,病人享有知情權,這是醫療法規所保障的基本權利之一。 醫生在進行手術前應詳細告知病人手術的必要性、風險、效果、可能的併發症等資訊,病人或家屬同意後方可進行手術。 然而,對於手術過程中臨時發生的狀況,尤其是可能影響手術環境潔淨程度的設備故障,醫院是否有明確的告知機制?應在何時告知病人?這正是這次事件所暴露的問題。

有線新聞的報導中提到,衞生署與院方均認為是次空調系統故障不屬私家醫院須呈報事件。 然而,揭發事件的廖子良醫生認為,即使不屬於必須呈報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但這種不尋常的、有風險的情況,醫院也應該靈活處理,考慮是否需要向衞生署提交詳細報告,並向病人交代。 醫管局會就處理類似事件的機制,包括信息公布流程進行檢討,這顯示出即使在公立醫院系統,資訊通報機制也存在優化空間。

對於私家醫院而言,《私營醫療機構條例》及《私家醫院實務守則》對呈報事件有明確規定,但對於未達呈報級別、但可能影響病人安全的事件,其處理和告知流程是否足夠清晰和嚴謹?這值得社會關注和探討。

信任的重建:道歉的重要性

對於經歷了手術室事故、事後才得知的病人而言,醫院的一句真誠道歉,是重建信任的開端。道歉並非簡單的承認錯誤,更是一種對病人感受的尊重與同理。它承認了病人在事件中所遭受的精神壓力與不安,表達了醫院對事件的重視和對病人的關懷。

延遲告知或隱瞞事實,只會加劇病人的不信任感,甚至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醫患矛盾。病人的要求道歉,其實是希望醫院能夠正視問題,提升透明度,並承諾未來能更及時、主動地向病人提供資訊,尤其是在涉及其安全和健康的關鍵時刻。

前行的路:提升醫療透明度與醫病溝通

法國醫院手術室冷氣故障事件,是一記警鐘,提醒我們醫療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而資訊透明度更是維繫醫病關係的基石。這次事件所帶來的反思,不僅僅是關於設備維護和應急預案,更關於醫療機構如何建立一個更加開放、誠實的溝通文化。

未來,醫院應當檢視現有的事故處理及告知機制,確保即使是未達呈報標準的事件,若判斷可能對病人造成影響或引發疑慮,也應及時、主動地向病人說明情況,解釋可能存在的風險,並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協助。同時,加強醫護人員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的溝通培訓,提升他們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也能有助於緩解病人的不安情緒,減少誤解和猜疑。

病人的知情權應得到充分保障,醫療機構有責任提供清晰、易懂的資訊,讓病人在整個醫療過程中都感到安心和被尊重。這次事件引發的討論,有望推動醫療體系在資訊透明度和醫病溝通方面做出更多改進,最終建立一個更加和諧、互信的醫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