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藥價政策獲醫保主管力挺 籲全球分攤研發成本
美國重啟「最惠國政策」對全球藥品市場的影響分析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將簽署行政命令,重啟「最惠國政策」,此舉旨在確保美國支付的藥品價格不高於全球任何其他國家。這項政策若實施,預計將大幅降低美國的醫療成本,同時也將對全球藥品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美聯邦醫保主管醫師對此表示支持,強調醫藥研發費用應由全球共同分攤。本文將深入探討這項政策的背景、具體內容、預期效果及可能產生的全球影響。
政策背景與發展歷程
「最惠國政策」並非全新概念,早在川普首任總統期間就已提出,但當時遭到聯邦法院阻礙而未能實施。該政策的核心目標是改變美國長期以來支付全球最高藥價的現狀,讓美國民眾能享有與其他國家相同的藥品價格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政策在2020年底已定案,但隨後因法律挑戰而停擺,並在2021年被拜登政府正式撤銷。如今川普再次推動此政策,顯示其對改革美國藥品價格體系的決心。根據相關分析,這項政策若全面實施,將主要影響《通脹削減法案》(IRA)框架下的談判藥品,而非全面干預商業市場的藥品定價。
政策內容與運作機制
價格調整範圍與幅度
這項政策特別針對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藥價機制進行調整,重點關注癌症患者使用的靜脈注射藥物及其他特定藥品。據估計,實施後美國處方藥價格可能立即下降30%至80%,其中某些藥品價格降幅甚至可達60%。
國際價格參考機制
政策將建立一套國際價格參考系統,確保美國支付的藥價不高於全球最低價國家。這意味著美國將不再單方面承擔過高的藥品成本,而是與其他國家站在相同基準上談判藥價。
研發成本分攤原則
政策背後隱含的重要理念是醫藥研發成本應由全球共同分攤。長期以來,美國通過高藥價實質上補貼了全球醫藥研發,而新政策將促使其他國家分擔更多研發成本,實現更公平的全球藥品定價體系。
預期效益與影響分析
對美國國內的影響
對全球市場的衝擊
潛在挑戰與爭議
法律與執行障礙
與首次提出時類似,這項政策可能再次面臨法律挑戰。製藥業界已表達強烈反對,認為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機制。此外,如何準確確定「全球最低價」在技術層面也存在執行難度。
產業發展顧慮
反對者擔心,藥價大幅下降可能影響製藥公司的研發投入意願,長期而言不利新藥開發。然而支持者認為,這將迫使產業提高效率,並促使全球更公平地分攤研發成本。
國際關係影響
政策可能引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特別是那些長期享受低藥價的國家。全球藥品定價體系可能進入重新調整期,各國需就醫藥價值評估達成新共識。
未來展望與建議
這項政策的實施將標誌著全球藥品定價體系的重要轉折點。未來可能發展方向包括:
對台灣的啟示在於,應密切關注國際藥價變動趨勢,及早準備因應策略。同時可思考如何在全球藥品價值鏈中重新定位,平衡民眾藥品可及性與產業發展需求。
這項政策的最終影響將取決於實施細節及各國的反應,但其已開啟了全球藥品定價體系改革的重要對話,值得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資料來源:
[1] www.storm.mg
[2] www.storm.mg
[3] www.moneydj.com
[4] www.163.com
[5] witology.com.tw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