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億研自駕車 陳美寶:目標商用出租
科技浪潮下的士革新:1.7億撥款與無人駕駛的未來願景
一、從科幻走進現實:無人駕駛的士的號角響起
想像一下,結束一天疲憊的工作,不再需要費力尋找的士,只需輕鬆預約,一輛沒有司機的汽車便穩穩停在你面前,帶你穿梭於城市之中。這並非遙遠的科幻場景,而是全球各地正積極推動的無人駕駛技術的未來圖景,香港也正迎頭趕上這波浪潮。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近日透露,政府已撥款1.7億元支持自動駕駛科技的研究與應用,並且明確指出,長遠目標正是發展商用出租車。這筆看似龐大的撥款,背後蘊含著怎樣的策略思考?又將如何引領香港的士行業走向新的紀元?
二、撥款1.7億:投入自動駕駛的深水區
這筆1.7億元的撥款,是政府推動智慧交通發展的重要一步。根據陳美寶局長在立法會的回覆,這筆資金主要來自「智慧交通基金」,截至目前已資助了13個與自動駕駛車輛相關的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技術研究、測試應用等多個層面,旨在為香港引入和發展自動駕駛技術鋪平道路。
這筆撥款的意義不僅在於資金支持,更在於釋放出政府對發展自動駕駛的堅定決心。過往,香港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上相對謹慢,目前僅允許Level 2級別的輔助駕駛技術應用於道路上。然而,全球的自動駕駛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部分地區甚至已開始將Level 4級別的高度自動駕駛車輛應用於商業營運,例如內地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蘿蔔快跑」。這1.7億元的投入,正是香港急起直追的訊號,期望能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三、小試牛刀:現有測試與應用案例
儘管距離全面的商用出租車服務尚有一段距離,但香港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探索已經啟動。運輸署已簽發兩張試點許可證,允許共12輛自動駕駛車輛在北大嶼山及西九文化區進行測試。這些測試車輛已達到國家及國際標準下的四級自動駕駛水平,意味著在特定條件下,車輛能夠完全自主駕駛,無需人類介入。
除了載客測試,連接機場航天城與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自動運輸系統,以及來往科學園與港鐵大學站的自動駕駛小巴,也正在積極推展中。這些項目雖然並非直接面向大眾的士服務,但它們的成功將為日後的商用出租車服務積累寶貴的營運經驗和技術數據。此外,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網約車平台「蘿蔔快跑」也已獲批在香港進行測試,並計劃逐步擴大測試範圍,這無疑將為香港的自動駕駛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長遠目標:商用出租車的藍圖與挑戰
陳美寶局長明確指出,發展商用出租車是長遠目標。這項願景一旦實現,將對香港的交通出行方式產生深遠影響。無人駕駛出租車有望緩解現時的士行業面臨的種種問題,例如司機老化、供應不足、以及在繁忙時間難以召喚車輛等。同時,透過提升車輛使用效率,也能減少車輛總數,緩解交通擠塞和停車位不足的問題。
然而,從測試走向全面商用,前方的道路並非一片坦途。技術成熟度、安全標準、法律法規、市民接受度等,都是必須跨越的障礙。雖然部分地區已在推進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但行業普遍認為,要實現真正全面且大規模的商業營運,仍需要數年時間。香港作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其複雜的交通環境對自動駕駛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確保無人駕駛車輛在各種路況、天氣條件以及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互動中都能保持最高安全水平,是政府和相關企業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
五、安全至上:技術標準與監管的重要性
安全無疑是推動自動駕駛發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強調,將以安全為原則,持續總結測試經驗,完善技術標準。這包括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應急反應能力、網絡安全等方面進行嚴格評估和規範。同時,法律法規的配套也需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明確自動駕駛車輛的法律地位、事故責任認定等問題,為其安全營運提供法律保障。
借鑒海外經驗,與國際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企業和研究機構交流合作,也將有助於香港更快地建立和完善自動駕駛的技術標準和監管體系。這不僅能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能提升香港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六、未來的士:智慧交通的美好願景
政府撥款1.7億元研發自動駕駛科技,並以發展商用出租車為長遠目標,標誌著香港在智慧交通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儘管挑戰猶存,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測試的逐步推進,以及相關法規的完善,無人駕駛出租車從藍圖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正日益增加。
未來的士,不僅僅是沒有司機的汽車,更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將與公共交通、共享單車等其他出行方式無縫銜接,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環保的出行選擇。這1.7億元的投入,是對科技創新的投資,也是對香港未來交通發展的投資。讓我們拭目以待,無人駕駛技術將如何重塑香港的士行業,為市民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