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國會上跳哈卡戰舞抗議事件分析報告
事件背景
2024年11月,新西蘭國會在審議一項備受爭議的《懷唐伊條約》修正案時,三名毛利黨議員在議會內跳起傳統哈卡戰舞(Haka)以示抗議。此舉旨在反對該修正案,他們認為該法案會剝奪毛利人在新西蘭建國時所獲得的權利。這項由右翼政黨行動黨(ACT)提出的法案,試圖在法律上重新定義《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引發了毛利人及其支持群體的強烈反彈. 最終,該法案未能通過,僅獲得11名行動黨議員的支持,反對票數高達112票。
抗議行動與後續
在國會辯論期間,毛利黨議員哈娜-羅希蒂·邁皮-克拉克(Hana-Rawhiti Maipi-Clarke)起身抗議,撕毀了法案的副本,並帶頭跳起哈卡戰舞。其他毛利黨議員也紛紛響應,導致國會程序暫時中斷。事後,該事件被提交至國會特權委員會審查,委員會認為此舉可能對其他議員構成恐嚇,並有藐視國會之嫌。
國會的處罰決定
國會特權委員會最終決定對涉事議員處以停職處罰,被認為是新西蘭國會170年歷史上最嚴厲的處罰。具體處罰如下:
- 黛比·恩加雷瓦-帕克(Debbie Ngarewa-Packer):停職三星期.
- 拉韋里·懷蒂蒂(Rawiri Waititi):停職三星期.
- 哈娜-羅希蒂·邁皮-克拉克(Hana-Rawhiti Maipi-Clarke):停職一星期.
司法部長兼特權委員會主席柯林斯(Judith Collins)表示,這是她23年國會辯論經驗中前所未見的嚴重事件。她指出,毛利黨議員的行為干擾了當時正準備進行表決的行動黨議員,屬於刻意恐嚇。
各方反應
毛利黨強烈譴責這項懲罰,認為其「極端不公、不合理且毫無依據」,並指責這是「強化體制性種族歧視」。毛利黨在聲明中表示,將他們的行為定義為「恐嚇」為新西蘭(Aotearoa)樹立了危險的先例,這將毛利人的抗議、哈卡與主權(rangatiratanga)的表達都視為本質上具有威脅性。
國會特權委員會成員、毛利黨議員塔尼婭·懷卡托(Tania Waikato)批評該處罰決定是對原住民文化表達的壓制,並強調這場抗議是為了抵制「新西蘭近年來最具種族分裂色彩的法案」。綠黨聯合領袖克洛伊·斯瓦布里克(Chlöe Swarbrick)也認為停職處罰不合理。
儘管工黨、綠黨以及部分委員會成員反對這項處罰決定,國家黨議員普遍表示支持。國家黨議員戴維·西摩(David Seymour)甚至質疑處罰是否足夠嚴厲,指責涉事議員是在蔑視國會權威。
事件的影響
該事件引發了關於文化表達、政治抗議以及議會秩序的廣泛討論。一方面,哈卡舞作為毛利文化的象徵,在國會中的使用涉及文化權利和表達自由的問題。另一方面,議會作為立法機構,其正常運作秩序需要維護,議員行為的邊界也需要明確。
哈卡舞的文化意義與爭議
哈卡舞是新西蘭毛利人的傳統表演,通常用於歡迎、慶典和表達敬意。新西蘭國家橄欖球隊(All Blacks)在比賽前表演哈卡舞已成為全球知名的文化符號。然而,在國會等政治場合使用哈卡舞是否恰當,一直存在爭議。
支持者認為,哈卡舞是毛利人表達訴求、捍衛權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對自身文化的傳承和尊重。反對者則認為,在議會中跳哈卡舞可能會被視為一種恐嚇或干擾行為,影響議會的正常運作。
未來展望
預計新西蘭國會將在5月20日投票通過這項處罰。在停職期間,涉事議員將不會領取薪資,也不會出席下週的年度預算辯論。該事件也促使新西蘭社會重新審視毛利文化在政治領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在尊重文化傳統的同時,維護議會的尊嚴和效率。
總結
新西蘭國會毛利黨議員跳哈卡戰舞抗議事件,不僅是一起政治事件,也是一起文化事件。它反映了毛利人在新西蘭社會中的地位和權利,以及不同文化價值觀之間的衝突與融合。如何平衡文化表達、政治抗議和議會秩序,將是新西蘭社會需要持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