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關於生存的吶喊。當城市的車水馬龍被科技浪潮重新定義,傳統行業的根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網約車的興起,在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香港的士行業積壓已久的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生存困境。近日,一群的士車主不再沉默,他們選擇走到政府總部,用最直接的方式,發出他們的訴求:全面取締白牌車,還他們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
燃燒的焦慮:白牌車搶灘下的生存危機
想像一下,你經營一家小店,規規矩矩繳稅、遵守法規,突然發現隔壁來了一批無牌攤販,他們不用付租金,商品價格低廉,顧客紛至沓來,你的生意一落千丈。這,或許就是香港的士車主們此刻的心情寫照。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指出,非法網約車及白牌車問題已持續惡化長達11年,嚴重侵蝕了的士業界的經營空間。 這種衝擊不僅是生意上的競爭,更是對合法營運者的剝削。
的士業界的數據顯示,白牌車的猖獗導致行業整體收入下滑至少兩成,許多車主因此陷入負資產的困境。周國強表示,全港超過4萬個的士家庭的生計受到影響,其中75%的車主面臨負資產,無力償還貸款。 他們努力工作,服務市民,卻換來網民的「抵死」評論,而非法的營運者卻受到讚揚,這讓他們感到心寒。
長年的等待:政府承諾與失望的循環
的士業界並非沒有向政府反映問題,相反,他們已經為此奔走了多年。周國強提到,政府曾多次承諾打擊非法白牌車,但實際的執法力度卻令人失望,導致問題愈發猖獗。 即使在2020年,24名非法白牌車司機在終審法院被裁定敗訴,本應成為加強打擊的契機,但問題至今仍未有效解決。
這種漫長的等待讓業界感到絕望。周國強形容,業界已經「苦等了11年,很慘」。 他認為,政府不應再逃避,必須正視問題,真正建設法治社會,讓依法經營者得到保障。
訴求的焦點:修法、執法、保障
在這次請願中,的士車主們的核心訴求清晰而明確:立即修訂法例、加強執法力度以及保障的士業界的權益。 他們認為,現有的法律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規管網約車平台和白牌車。政府需要修訂法例,明確規範網約車的營運模式,將非法營運排除在外。 同時,警方應加大執法力度,針對提供白牌車服務的平台和營運者進行嚴厲打擊。 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合法經營者的權益。
業界代表認為,政府應向叫車公司售予特別牌照,或者每次車程收稅,將網約車合法化的同時,也能獲得額外收入,可以用來幫助的士車主或回購車牌。 這反映了業界並非一味排斥改革,而是希望在公平的基礎上與時俱進。
輿論的兩極:市民的選擇與行業的痛
面對的士業界的請願,社會輿論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一方面,部分市民對的士服務的質素、拒載等問題積怨已久,因此對白牌車的便利和相對較低的價格表示歡迎,甚至對的士業界的困境抱持著「抵死」的心態。 另一方面,的士業界強調他們作為合法經營者,承擔著各種成本和責任,而白牌車卻處於監管之外,這是一種不公平競爭。他們認為,非法營運者不受約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最終受損的仍是市民的利益。
這場爭議的背後,是市民對出行服務質素的需求,以及的士行業自身改革緩慢的現實。有觀點認為,政府應合法化網約叫車,引入競爭,迫使的士行業提升服務。 然而,的士業界則強調,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合法化可能導致市場徹底失序。
政府的回應與未來的路
面對業界的壓力,運輸及物流局和運輸署表示已與的士業界會面,並正研究規管網約車平台,確保平台載客服務合乎法規。 他們重申政府的政策立場清晰:的士服務要改善,網約車平台要規管,非法「白牌車」的經營要依法打擊。 政府強調決心持續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活動,並已去信警告相關平台營運商。
然而,業界對於政府的回應並不完全滿意,認為政府尚未提供具體的時間表,加強打擊白牌車的措施也未見成效,因此決定繼續請願行動。 他們希望能有機會向政府表達苦況,並希望政府能迅速採取行動。
這場網約車與的士之間的「亂局」,是全球許多城市在科技發展浪潮下遇到的共同挑戰。香港的士車主的請願,不僅是對自身生存權的維護,也是對政府監管效能的拷問。如何在保障市民出行便利與安全的前提下,平衡新舊業態的發展,避免市場失序,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和決心。未來,政府的立法進程、執法力度以及如何引導的士行業提升服務質素,將是解決這場亂局的關鍵。業界與政府之間的博弈,以及市民的選擇,將共同塑造香港未來出行服務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