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米線賤售天水圍舖 慘蝕千六萬藏隱情

香江風雲:譚氏家族沽舖蝕讓,米線故事外的市場啟示

一碗米線的啟示:地產市場的波濤

香港,這個瞬息萬變的城市,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從街頭巷尾的小店,到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每一個角落都可能上演著令人矚目的戲碼。譚仔米線,這個在香港家喻M户曉的品牌,不僅僅代表著一碗碗麻辣鮮香的米線,它的創辦人譚氏家族,近年來在房地產市場的動向,同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最近,譚氏家族出售天水圍嘉湖新北江商場的舖位,大幅蝕讓的消息,更是讓人們在品嚐米線的同時,也對香港的地產市場有了更深的思考。

「四妹」的舖位投資:從自用到蝕讓離場

這次引起市場關注的交易,涉及到譚氏家族成員「四妹」譚艷萍。據資料顯示,譚氏家族成員於2013年7月斥資4,300萬元購入天水圍嘉湖新北江商場1樓的一個舖位,該舖位建築面積約3,090平方呎。最初,這個舖位是作為收租用途,然而在2017年起,譚仔雲南米線曾將其改為自營店。好景不常,這間分店在2021年結業。隨後,舖位在2023年3月以每月15.9萬元租予壽司品牌爭鮮食品,並簽訂了三年的租約,可惜的是,爭鮮在經營不足一年後,於去年12月提前退租,舖位再度交吉。

經歷多次租務變動,這個舖位最終在今年四月以1,600萬元易手。相較於2013年的購入價4,300萬元,這次交易讓譚氏家族帳面蝕讓了2,700萬元,跌幅高達六成三。若以一碗約60元的譚仔過橋米線來計算,這筆蝕讓金額相當於蒸發了足足45萬碗米線。

並非孤例:譚氏家族的連番蝕讓

事實上,這並非譚氏家族近期首次出現舖位蝕讓的情況。就在今年一月,譚氏家族成員「四妹」譚艷萍及「五哥」譚澤均也以1,100萬元沽出了嘉湖新北江商場同層的另一個舖位。該舖位建築面積約2,324平方呎,於2012年5月以3,680萬元購入。換言之,這次交易帳面虧損達2,580萬元,舖位貶值高達70.1%. 兩個舖位在短短數月內接連大幅蝕讓,合計帳面虧損超過5,280萬元。

市場變遷下的物業投資:風險與挑戰

譚氏家族作為成功的餐飲企業家,在物業投資方面也曾有過「斬獲」。例如,「五哥」譚澤均曾在2019年沽出荃灣一個舖位,大賺4,560萬元。然而,近期在天水圍舖位的連續蝕讓,無疑揭示了當前香港地產市場,尤其是在民生區舖位所面臨的挑戰。

本地消費市道低迷是導致商舖成交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市民的消費意願受到影響,零售業經營困難,連帶影響到商舖的租金和價值。即使是曾經自用的舖位,在業務調整後,也難以找到合適的租戶或買家,最終只能大幅降價求售。

這次天水圍舖位的新買家,據悉是連鎖米線品牌雲桂香的相關人士。如果雲桂香將該舖位作自用,這將成為該品牌進駐天水圍的首間分店.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自用需求或許是支撐部分商舖交易的主要動力。

未來展望:波譎雲詭的市場前景

譚氏家族的蝕讓個案,是香港當前地產市場的一個縮影。在整體經濟環境不明朗、消費力疲弱的背景下,即使是具實力的投資者,也難免會遇到「損手」的情況。這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個警示:物業投資並非穩賺不賠,市場風險不容忽視。

未來香港的地產市場將如何發展?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牽涉到宏觀經濟、利率走向、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可以肯定的是,市場將繼續充滿挑戰,投資者需要更加謹慎,深入分析市場趨勢,方能在波譎雲詭的市場中尋找機會,降低風險。譚氏家族的米線故事,不僅在味蕾上留下了記憶,更在房地產市場的篇章中,寫下了值得我們深思的一筆。